進食過快人士必讀
2012/03/27
![]() |
您是否也進食速度比較快呢? |
調查結果發現,四十多歲的A先生一般中午用餐時間在10分鐘以內。不只是繁忙的工作日,在休息日裏也同樣如此。儘管家人一直提醒「再慢一點兒,好好咀嚼」,但因為已成習慣確是難以糾正。A先生的體重比20多歲時增加約10公斤。
與飽食中樞的關係
日本厚生勞動省國民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顯示,男性中肥胖者所佔比例為3成,女性中為2成。然而,能量攝入量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不少專家認為,導致肥胖的原因不僅是能量攝入量和是否運動的問題,還與飲食習慣和飲食行為有關。
東京大學佐佐木敏教授等人以約1700名年輕女性為對象,調查其進食速度與肥胖程度的關係。該調查將進食速度分為從「非常慢」到「非常快」共5組,發現進食速度越快的人越胖。名古屋大學豐島英明名譽教授等人以中年男女約4700人為對象進行了相同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佐佐木教授指出:「進食過快無疑是肥胖的根源」。但是,為什麼會發胖呢?
![]() |
只是,除了飽食中樞外似乎還有其他的原因。佐佐木教授還認為,或許和食物種類有關,越是進食過快的人,攝入的食物纖維就越少。雜糧、蔬菜和水果等所含的食物纖維多,所需咀嚼次數也多,不能馬上吞咽下去。如果常吃此類食物只能慢慢地咀嚼。名古屋大學的玉腰浩司教授則指出,進食過快的人血液裏所含胰島素值高,由於胰島素與脂肪積累等有關係,這也可能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關於進食速度,神奈川工科大學饗場直美教授認為,用餐時只嚼兩三口就咽下去,會品嚐不到食物原有的味道。食物裏含有表麵的味道和從內部滲出來的內在味道。如能做到好好咀嚼、仔細品味,少量的食物便能增加胃的滿足感和飽食感。
改善進食過快的習慣首先是細嚼慢咽。饗場教授對到長野縣內醫院就診的肥胖者進行了一年時間的改善飲食指導。據説慢慢咀嚼的女性其體重呈現出下降趨勢,少量的食物便能有飽食感。但對於男性,僅僅靠增加咀嚼次數卻無助於降低體重。而減少進食量,卻又會讓人感覺饑餓,因此重要的是有意識的將進食量控在「八分飽」。另外刻意把南瓜切成大塊,增加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也對「增加飽食感」有所幫助。饗場教授還提到,雖然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一般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但體重稍微下降一點兒,就會有動力持續下去。不管怎麼説,吃飯時細嚼慢咽,有意識地品嚐食物的味道非常重要。
活躍在夜間的「BMAL1基因」
深夜吃東西會發胖。對此,許多人都深有體會。日本大學榛葉繁紀副教授正努力通過老鼠試驗以揭示這一工作原理。實驗的焦點是體內用於計時的因「BMAL1」。這個基因會發出儲存脂肪的命令。
實驗發現,BMAL1製造的蛋白質分佈在脂肪組織等處,在夜間非常活躍。在淩晨2點時製造量最多,是下午2點時的20倍。白天分解脂肪提供能量,夜間則反過來將能量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BMAL1與此構造有著密切關係,若在深夜進食,脂肪則容易儲存起來。榛葉副教授建議,人也很可能是同樣的原理,因此晚飯最好在晚上8點之前吃。
(長谷川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