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的「社畜」生活
2012/06/11
![]() |
大原健司的部落格「社畜的早餐」 |
睡眠和飲食都草草了事,然後拼命投入到眼前的工作。這種工作態度在日本曾一度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但卻開始在日本受到關注。甚至有指南書出版,指導員工成為公司齒輪,拼命工作,以討論如何更好加班的網站也人氣高漲。日本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對職場中重視個性的潮流的反思、就業環境的嚴峻,而東日本大地震帶給人們的意識上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有些服務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很高水準。長時間工作不會讓我覺得辛苦」,説這番話的人是在日本一家大企業從事營業工作的大原健司。26歲的大原下班時間經常會在深夜零時,有時甚至深夜還會被客戶喚出去做企劃説明。即便如此,大原仍然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有益於社會,能獲得大家的認同」,因此值得為付出。大原開玩笑地稱自己是「社畜(公司的牲口)」。
不過,這也絕非工作一面倒的生活方式。早上,從起床到出門上班的30分鐘內,大原會麻利地準備日式早餐,下班後一般還會跑步6公里左右來鍛鍊身體。大原每天都把親手做的飯菜的照片發到部落格上,部落格名就叫「社畜的早餐」。這個部落格在網上備受關注,獲得了「非常有趣」的評價。大原的這種一邊苦幹工作一邊擠出時間更新部落格的樂觀態度深深地感染了許多同年代人,他們成了大原部落格的忠實粉絲。
在IT企業就職的28歲的小田惠美在最近1個月幾乎沒有休息。在即將推出新服務之際,經常工作到深夜,即使偶爾有休息時間,也都在思考工作的事情,惠美説「有些方案就是在放鬆時間裏思考出來的」。不過,由於「幹勁兒十足」,惠美表示並不覺得辛苦。
最近幾年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按自己的喜好工作」受到重視,不少日本人開始對一味忙碌工作的狀態敬而遠之。但現在日本社會開始重新評價這種拼命工作的態度。
「上班族要成為公司的齒輪,要成為社畜」,這是日本去年11月出版的新書《社畜指南》提出的口號,該書因書名較為搶眼迅速引發關注,目前已經印了3版。不過,該書內容並非一味地鼓勵員工長時間勞動。該書作者藤本篤志向讀者傳達的是,為了充實自己的人生,不要拘泥於對所在部門的好惡,也不必拘泥於是否有自己特色,而是要拼命工作並獲取知識和經驗。
日本網路接續運營商Nifty公司4月開設了加班援助網站「THE WORKAHOLICS」。在「拼命工作的人!讓我們放聲高唱勞動歌」、「為了更好的工作中毒」等一些專欄上,介紹能讓工作中感到快樂的歌曲,還回答工作中毒的煩惱。
Nifty公司娛樂部部長藤本惠理子在解釋開辦網站的理由時説:「當許多人開始認為認真工作的人最美的時候,卻還沒有幫助這些努力工作的人的網站」。在這個網站上,除了介紹高效工作的技巧外,還介紹商業禮儀等內容。據介紹,除了20多歲~30多歲的讀者外,企業管理層讀者也不在少數。
![]() |
支援加班的網站「THE WORKAHOLICS」和Nifty公司娛樂部部長藤本惠理子 |
日本的工作意識真的在發生變化了嗎?Recruit Works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豐田義博指出,通過工作來追求「自己個性」的潮流以東日本大地震為契機發生了轉變。比起做自己想做的事,獲得眾多人感謝的利他思想正在廣泛傳播。
豐田義博認為,即使是營利企業,也開始關注如何通過工作為社會做貢獻,這也進一步促使更多的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盡可能做好每件事。野村綜合研究所公共經營研究室長齊藤義明認為,「就業環境嚴峻、工作崗位不穩定的人們所處的糟糕狀況已經廣為人知」,這是導致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
《社畜指南》主編小杉紗惠子也認為,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分析切實反映了日本年輕人的求職取向。小杉認為按自己個性工作,轉行、創業確實曾受到過禮讚,但並不都是成功的例子。由於日本就業環境依然十分嚴峻,只要獲得企業錄用就感到高興的學生有所增加,腳踏實地的為公司工作正重新獲得評價。
(松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