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與他的導演之道
2018/05/21
「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已重新下定決心,今後必須拍攝出不負獲獎導演之名的作品」,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憑藉作品《小偷家族》榮獲最高獎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手拿獎盃,帶著笑容表達了喜悅和決心。
![]() |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在記者會上露出笑臉的是枝導演 (5月19日,法國坎城,Getty-Kyodo) |
頒獎儀式結束後,是枝導演出現在記者會現場,在場的各國記者等熱烈鼓掌。
是枝導演拍攝了各種各樣的家庭故事。此次面對外國記者提出的《小偷家族》是否以日本的觀點創作的問題,他表示「基本上沒有這種情況」,同時回答稱「對於如何呈現當今日本社會那些被逼到角落和被忽視的家庭進行了思考」。
是枝導演同時表示,「或許人們越來越認為我是個家庭劇導演,但我自己並不這樣想。今後希望挑戰各種題材」。
《小偷家族》13日在坎城公開上映後,是枝導演接受了大量海外媒體的採訪。很多記者在談及感想時提到了「TOUCH(感動)」和「LOVE」。是枝導演表示,「我的想法可能傳遞了給大家了吧。我認為作品的普遍性被接受,才會出現這些讚譽,感到很高興」
此外,是枝導演還表達了對坎城的熱愛,稱「好的電影節將培育創作者。我7次獲得邀請,雖然並非每次都獲得高度評價,但每次都獲得了寶貴經驗」。在談到金棕櫚獎的份量時他表示,「雖然獲獎並非目標,但獲得了能在今後20年裏繼續拍攝電影的勇氣」。
![]() |
是枝導演表示,「日本之外有人邀請我一起拍電影。希望挑戰海外的電影拍攝」,心情已經轉向下一部作品。
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女演員凱特·布蘭琪特評價稱,「(獲獎作品《小偷家族》中的)演技、攝影和導演等各項要素都非常出色。是一部閃閃發光的作品」。評委之一、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稱讚説,「總之我非常喜歡。雅致出色,非常深刻。靈魂一下子被抓住」。
努力終獲回報
是枝裕和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在支撐日本電影事業的眾多50多歲導演中,是枝導演並非一開始就才華出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作品的積累,他漸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可以説摘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是其眾多作品的集大成。
是枝裕和出生於1962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進入TV Man Union公司從事紀錄片拍攝工作。儘管其首部故事片《幻之光》1995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編劇獎,但是其電影事業卻並非一帆風順。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新晉導演的作品無法在國內上映,在此背景下只能在海外電影節上尋求活路。
經過採用即興表演的試驗作品《下一站,天國》和《距離》後,根據真實兒童遺棄事件改編的電影《無人知曉》(2004年)大獲成功。是枝導演通過演員們宛如紀錄片般真實鮮活的表演,來揭示現代家庭的真實狀態。
之後《步履不停》(2008年)等作品以身邊的真實感受為起點,來審視家人的意義。2013年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將目光投向社會,自己也是一位父親的是枝導演善於挖掘身邊的事。
最近3年,是枝導演通過講述同父異母的姐妹組建家庭的《海街日記》、審視自己長大的住宅區今昔變化的《比海更深》、以及追問社會共通認識的不確定性的《第三次的殺人》,一次次發起挑戰。
《小偷家族》包含上述電影的所有要素。依靠年邁母親的退休金和偷竊過活的古怪一家人是被社會忽略的「無人知曉」的家庭。是枝導演通過生活在日本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故事來講述家庭的重新構築,而不是家庭的解體。
是枝導演強調「我不是精英」。他正是靠著一部部作品的積累才有了今天。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創造最好的環境,堅持拍攝自己想拍的作品。這份堅持最終有了收穫。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古賀重樹,赤塚佳彥 坎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