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就能入境?

2012/09/03


 
在出入境審查過程中實施面部認證驗證實驗(羽田機場國際航線航廈)
      日本開始借助機械識別護照上照片資訊的入境「自動安檢門」實驗。此舉的意圖是,對安檢門拍攝的圖像與登記資訊瞬間完成比對,縮短機場的入境審查時間。該系統雖力爭2014年度投入使用,但目前照片拍攝失敗或者面部照片誤認等問題在實驗過程中正不斷出現。

       8月中旬,東京的羽田機場是出入境高峰。在滿是遊客的出入境審查窗口前,擺放著6個配有IC電子護照讀取裝置的安檢門。這就是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計劃今後引進、目前已經開始驗證實驗的出入境審查安檢門。

       只要拿護照在上述裝置上掃一下,然後將臉部朝向頭上方的錄影機,面部照片就能自動拍攝下來。如果該照片的特徵與護照上記錄的面部照片資訊一致,安檢門就將自動打開。完成審查約需要15秒鐘,與目前由工作人員進行的審查相比,時間縮短了10秒鐘以上。

       北海道札幌市豐平區的一名公司職員麓裕明(50歲)説,「每次去海外旅行時,都會遇到審查窗口前排起長龍的情況,如果能夠通過縮短審查時間來減輕焦慮的心情,非常高興」。

       為實施驗證實驗,8月6日~9月30日在羽田和成田兩個機場的審查窗口設置共計24個安檢門。對象則是同意參加實驗、持有IC電子護照的日本人。法務省將根據實驗參與者反饋的問卷調查結果等,在2013年度初發佈驗證結果,在此基礎上,最早2014年度在擁有國際航線的機場引入上述系統。

       不過,通過實驗發現,可能導致識別錯誤等的問題正在不斷出現。在安檢門拍攝面部照片之際,如果快門按下的時間不對,或者面部未能收入照片內,就無法確認是否為本人。

       除此之外,在晚間識別精度有可能降低,例如亮度不足而無法拍出清晰的照片等,此外,如果因皮膚曬黑和整形手術等的影響、護照登記資訊與拍攝的面部照片特徵不一致,可能被誤認為他人。

       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還設想了將雙胞胎等誤認為同一人的情況。因此,除了面部照片識別之外,還將進行同時對比出國時遊客登記的指紋資訊的識別方法的測試。此外,還討論在每3~4個安檢門處安排1名工作人員,當裝置判斷不是本人時,重新以肉眼進行確認。

       日本入國管理局的負責人員説,「緩解出入境時的人滿為患是多年的課題。今後將根據驗證實驗的結果,建立迅速且精度高的最佳審查機制」。

       日本法務省之所以通過引入新自動安檢門來加快出入境審查速度,希望積極應對日本政府熱切盼望的外國遊客增加趨勢,加強對非法入境等情況的取締取力度。

       日本政府2010年在內閣會議上確定的《新成長戰略》提出,訪日外國人到本世紀20年代初會達到2500萬。這將是去年的3倍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務省入國管理局的計劃是,「日本人審查採用自動化設備,而外國人審查由工作人員重點加以應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