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拉麵物語(2):拉麵如此進化
2012/05/15
![]() |
北海道函館市依據明治時代的菜譜重現了當時的拉麵 |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定居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一下子都回到日本。很多人忘不了在中國吃過的拉麵和餃子的味道。而且戰後滿目瘡痍,雖然食材缺乏,但拉麵也作得出來,因而作為價格低廉的料理而開始廣受日本人的喜愛。上一篇提到的春木屋拉麵的發祥地就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在東京大空襲留下的廢墟中出現的黑市上。春木屋第一代店主今村五男就説「只要有鍋和碗就能做生意」,於是開始了拉麵生意。據説當時今村五男一家人過著今天賺的錢勉強夠買明天食材的日子。
自1954年起持續了將近20年的日本高速增長期正是拉麵的發展期。忙碌的人們都非常喜歡馬上就能吃到而且榮養價值高的拉麵。
![]() |
世界上最先銷售的日清食品的泡麵 |
在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期的經濟泡沫期,日本國民的目光轉向了更有時尚感的法國和義大利等高級料理,日式拉麵行業的發展略微出現放緩。拉麵再次得到發展是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中,平民美食的魅力再次受到青睞。
在這一時期問世的網際網路也給拉麵帶來巨大影響。人們不但能夠輕鬆獲得拉麵店的資訊,而且還可以通過發博等發表有關拉麵店的感想,因此,拉麵店的個性化得以發展,時代進入了日式拉麵「多樣化時期」。各拉麵店紛紛開始推出有強烈衝擊力的菜譜。1996年誕生的「面屋武藏」等拉麵店以濃烈的海鮮口味給客人以滿足的感覺,拉麵店的前面排起了長隊。除了將雞架湯和海鮮湯搭配在一起製成「雙料湯」以外,「面屋武藏」推出的不添加鮮調味料的麵湯特色引起熱議。
![]() |
東京車站內的「六厘舍」的蘸麵 |
此外,一改從前的髒亂差形象,店面設計瞄準女性的拉麵店也開始增加。由於經濟不景氣,女白領們也已不再選擇價位高的意大利麵,而是開始去吃拉麵等價格低廉的午餐。像「拉麵與甜品之家 九月堂」一樣,開始有拉麵店推出搭配甜品套餐。
(日經中文網 北角裕樹)
日式拉麵物語(1):春木屋理論
日式拉麵物語(3):拉麵裏的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