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村上春樹的「中國力量」
2012/05/17
![]() |
東大中文村上春樹研究會成員 張瑤(左一)、徐子怡(中)、權慧(右一) |
「中國讀者對於村上春樹小説和隨筆中所描寫的都市生活方式,十分憧憬」、「在日本,普遍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受到美國都市文化的深刻影響」、「但是,中國讀者在閱讀村上的作品時,認為這不是美國、而是日本的生活方式。日本和中國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
4月下旬在日本的東京大學舉辦的一次「東大中文村上春樹研究會」第3次例會上,10名與會者一起討論了日本對村上作品的評價的演變等。該研究會會員約20人,除日本人外,還有歐洲和南美的留學生。
該研究會的會長徐子怡正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課程。她從上高中的時候就喜歡村上春樹,在北京上完大學後參加了工作,但當讀了東京大學教授藤井省三的《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後,她認為通過村上春樹的作品可以將中國和日本聯繫起來,於是決定到日本留學。
在網路上進行輿論調查
![]() |
在中國出版的村上春樹的作品 |
徐子怡為碩士論文,曾通過網際網路對中國讀者的認識進行調查。村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不出所料正是《挪威的森林》,緊隨其後的是《海邊的卡夫卡》,徐子怡對此感到意外。藤井教授解釋説,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少年反抗父親的故事,可能因為這點,受到承受父母壓力的中國年輕讀者的喜愛。這些調查和考察結果預定於近期在日本的文學雜誌上發表。
另一方面,王海藍以中國22所大學近3000名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方式調查了「村上春樹熱」的真實情況。王海藍2003~2011年曾在日本筑波大學留學,取得學術博士學位,目前在上海復旦大學繼續研究。今年3月,她將研究結果匯總成書籍《村上春樹和中國》在日本出版。
![]() |
王海藍 |
中文讀者人數眾多
或許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如今村上春樹作品最大的讀者群便是中文圈。根據中國的相關報道,《1Q84 BOOK1》中文版初版高達120萬冊,是日本的6倍。這一「村上春樹熱」始於上世紀90年代後半,當時的讀者中有些人今天似乎已經成長為年輕的研究者。
根據《村上春樹和中國》的記載,截至2010年10月在日本出版的村上春樹相關研究和評論書籍有120餘種。與此相對,中國有關論文達258篇。其中,作為書籍出版的有十數冊,學院派的研究者也在穩步增加。
(文化部 瀨崎久見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