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建築工藝被列入非遺
2020/12/1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2月17日線上上舉行的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上作出決定,將日本申請的「傳統建築工匠技藝 旨在繼承木造建造物的傳統技術」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木工和泥瓦匠等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17個領域的技術價值受到全世界的認可。這是繼「能樂」、「和食」等之後的日本國內第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産。
委員會會議還決定將中國的太極拳和芬蘭的桑拿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均會在委員會會議的最後一天(19日)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7個領域除了木工、泥瓦匠、瓦屋頂、茅草屋頂、門窗和榻榻米的製作之外,還包括對建築物的外觀和內飾進行的裝飾、上色和塗漆。利用木、草和土等天然材料,支撐著以奈良法隆寺為代表的日本傳統建築文化。
![]() |
瓦屋頂工藝 |
日光東照宮(栃木)、中尊寺金色堂(岩手)、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村落(岐阜、富山)等也運用了上述技術。近年日本自然災害頻發,這些技術對修復工程來説也不可或缺,比如2016年熊本地震中受災的熊本城的圍牆以及城樓的重建等。
委員會採納了「熟練工匠作為繼承傳統技能知識的後繼者,培育了很多弟子」這一評估決議。決議指出,「伴隨著現代化,這種傳承變得更加困難」,強調了保護的必要性。茅草屋頂等維修工作也有當地居民參與,決議稱讚道「具有強化日本人文化認同的作用」。
![]() |
給建築物上色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估機構也於今年11月在預先審核時做出相同的評價,建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
17個領域全都是日本的「選定保存技術」,日本傳統建築技術保存會及全國社寺等屋頂工事技術保存會等14個團體被認定為保存團體。
保存團體的相關人士于12月18日舉行紀念申遺成功的奉祝會,在京都市東山區的清水寺高呼萬歲。
![]() |
保存團體的相關人士在清水寺進行慶祝(18日) |
日本的世界遺産較多,候選遺産每2年審核1次。下一次日本政府將申請祈禱豐收和消災的舞蹈「風流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預計于2022年決定是否列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