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岡接連發現疑似日宋貿易的遺跡遺物
2021/04/06
在日本福岡市的「博多遺跡群」,被認為是日本在平安時代後期(11世紀後半~12世紀前半)與中國宋朝開展貿易港口遺址的遺跡和遺物被相繼發現。2021年發現了有可能是護岸的長約70米的大規模石砌物,以前還發現了進口的陶瓷器和用於出口的硫磺等。福岡市埋藏文化遺産課課長菅波正人表示「那個時代的港口遺跡在日本全國也很少見。這是了解當時貿易往來的重要線索」。
![]() |
在福岡市博多區小學舊址的「博多遺跡群」發現的有 可能是護岸的長約70米的大規模石砌物(KYODO) |
博多遺跡群涵蓋福岡市內的很大範圍,被認為是港口遺跡的是距離繁華街道中洲很近的博多區上川端町的小學舊址。此地2018年開始發掘,2019年發現了35米長的石砌物。進一步發掘,發現長度接近原來兩倍。由自然石塊堆砌而成,最大高度約為60釐米。據介紹,附近是類似廣場的平地,有可能是卸貨場地。
這個地方當時是靠近那珂川河口的海岸,福岡市認為,當時的人們就是從這裡將進口的産品從海上的貿易船搬到小船上,運入境口。
博多被認為是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貿易城市。日宋貿易由大宰府管理,港口設在博多,但具體位置尚不清楚。
![]() |
在「博多遺跡群」中有可能是護岸的石砌物周邊發現的宋朝陶瓷器(圖片由福岡市提供) |
陶瓷器等來自宋朝的物品在當時的日本被叫做「唐物」,受到城裏貴族的珍視。考古學家在遺跡周邊發現了大量已破碎的陶瓷器,當時的人有可能對運輸中破損的陶瓷器進行了挑選。在陶瓷器的外底有用墨寫的「網」及「張」等字,估計這是宋朝商人為了辨別商品,代替貨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所教授佐伯弘次(日本中世史)分析稱「在日本國內,還沒有發現這麼多宋朝陶瓷器的先例。可見這裡是國內外貨物流通的地點」。
日本對宋朝出口的是刀劍、漆器及作為火藥原料的硫磺等。遺跡周邊還發現了大分及鹿兒島産的硫磺顆粒。遺跡在12世紀中期有被洪水淹沒的痕跡,這一地區在那時出現了衰退。
另外,為了調查周邊狀況,石砌物於2021年3月上旬已被重新埋藏起來。福岡市今後將在官方網站上公開發掘情況和出土物品。
Kyodo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