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中國的名片在日本這樣進化

2022/06/02


  與人初次見面時當然要遞上名片。名片這一不可或缺的商業工具很早就已經出現,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名片從木製變成紙製,據説日本是從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開始使用名片的。目前,由於新冠疫情等原因,線上數字型名片使用得越來越廣泛。

   

  記者日前來到生産和銷售名片、信封等的山櫻公司運營的「名片與紙製品博物館」。和該公司的顧問市瀨與彥交換名片並簡單寒暄之後,立即就名片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諮詢。

    

  白色寓意人品高潔

   

  據市瀨與彥介紹,日本從江戶時代後期的文化文政時期開始使用名片。當時幕府內的少數人在求見上級時,會帶上寫有自己姓名的和紙交由他人進行通傳,或者在對方不在時留下。

 

「名片與紙製品博物館」裏擺放著代表「劉邦名片」的展品(左)

    

  到了幕府末期,出現了木版印刷的名片。在派遣或接納使節團等與海外的交流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日本人被認為開始互相交換我們現在使用的名片的原型。

   

  到了明治時代,據説在鹿鳴館等社交場所,交換名片的目的是進行自我介紹。製造名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名片文化逐漸在日本紮根。

   

  當時的名片一般是在白紙上用黑字寫上姓名。名片被視為人品的體現,「為了表示人品高潔,使用了白紙」(市瀨與彥)。

    

  從江戶時代後期到明治時代,名片文化在日本國內得到廣泛傳播。公益財團法人東洋文庫的研究員、精通中國古代史的關尾史郎表示,名片「被認為是從當時與日本展開貿易和外交活動的中國傳來的」。

   

  西元前的名片是一個細長木片

   

  在中國,名片的起源由來已久。博物館內的年表上寫著「22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西漢開國皇帝)曾使用名片」。博物館內展示的代表劉邦名片的展品並非紙製,而是用木片做成的。

  

   

  據關尾史郎介紹,名片起源於西元前3世紀左右的中國。當時被稱為「謁」或「刺」,是一個長25釐米左右、寬約幾釐米的細長木片。

   

  考慮到刺在當時的漢語中是「書寫」及「寫的東西」的意思,有可能是「名片」語義的來源。

   


      

  據悉名片在當時主要是在要求轉交給上司時使用。《史記》上還記載,名片上面記有自己的名字及拜訪事由等,由傭人轉交。謁被認為是西元前1世紀的東西,實際上謁是在中國江蘇省被發掘出來的。

   

  西元2世紀以後,隨著造紙技術發展,人們開始使用紙質名片。據關尾介紹,這時候的名片跟以往不同,上面寫著名字及簡單的問候。關尾解釋説:「大城市形成,來自各地的人開始進行交流,遞名片的風俗普及開來」。

    

  清朝時,還一度使用折疊成蛇腹狀的大名片。

    

  新冠疫情對名片的發展也有影響

   

  隨著時代的變化,名片的樣子不斷改變。日本國內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以後,名片設計變得豐富多彩,有的為了與其他公司顯得不同而做成彩色的,有的針對全球開展業務而把名片的文字橫向書寫。

 

山櫻提供的線上名片交換和管理系統的畫面(圖片由該公司提供)

    

  最近,線上交換數字名片的手段開始代替紙質名片,人們不一定非要交換紙質名片。通過郵件等發送連結就可以交換數字名片,如果對方更改了單位和聯繫方式等,保存名片的雲空間內會自動反映出來,更容易管理。

  

     

  數字名片在持續發展。可以製作在開網路會議時作為背景使用的名片圖像的系統以及一刷智慧手機就可以讀取聯繫方式等資訊的名片也已問世。

   

  隨著新冠疫情蔓延,面對面交談的機會減少。在這種背景下,線上名片的需求擴大。提供營業支援系統等的Sansan公司的調查顯示,截至2021年9月,同時使用線上名片和紙質名片的人比新冠疫情前增長了10個百分點,達到29%。

  

  從木質名片到紙質名片再到數字名片。名片反映了商業時代的變遷,今後還會繼續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村梨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