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和鐵路搶灘印度市場

2016/10/19


       中國企業正在迅速擴大對印度投資。在2014年以後有近20家中國企業新涉足的印度智慧手機領域,為了應對迅猛增長的需求,各公司紛紛開始在印度當地啟動生産。最近,全球最大的鐵路車輛製造商中國中車(CRRC)接連接到了印度各地的地鐵(城市高速鐵路)車輛製造訂單。在汽車零部件和鋼鐵等領域,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的動向也在不斷加速。作為製造業大國,進軍印度較晚的中國在各領域積極展開了對印投資。據統計,中國2015年度對印投資總額達到4.6億美元,猛增至4年前的約7倍。2016年度(截至2017年3月)更有望突破10億美元躋身前十名,將僅次於英日德法等國。

       中國手機在印度改變「廉價」印象      

       中國華為技術8月底在印度的IT之城班加羅爾設立了在中國以外的最大規模全球服務中心。投資額達到13.6億盧比,配置了約1000名工程師,為亞洲、中東和非洲等30多個國家的業務提供支援。

華為技術8月中旬在印度推出的新款智慧手機「P9」。配備2個攝像頭、3根天線(AP)
       華為於9月下旬宣佈將與新加坡大型電子設備代工生産服務公司(EMS)偉創力合作,開始在印度生産智慧手機。

       從2015年夏季開始與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富士康)合作在印度推進智慧手機當地生産的小米科技計劃在印度南部建設基於同樣合作體制的第2工廠。在印度,網購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的情況佔一大半,不過小米計劃使線下(實體店舖)銷量也翻一番。

       小米2016年春申請了可在印度100%外資持股的「單一品牌零售業」授權許可,表示將向印度市場投放空氣凈化器等,把進駐生活家電領域也納入視野。

       作為新興廠商之一,以「ZOPO(卓普)」品牌而為人所知的深圳卓普通訊設備也於7月份宣佈將在德里郊外的工業城市諾伊達投資1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億元),於2016年內建設新工廠。

       金立通信設備9月份發佈消息稱,將投資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5億元)在德里首都圈內的哈里亞納邦建設新工廠。已經與該邦政府簽署備忘錄(MOU)。該公司公佈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預定近期在印度投放4款新機型,2016財年底之前將目前約為5%的份額擴大至10%左右。

       2014年以後,包括作為印度板球聯賽贊助商而提高了知名度的維沃行動通訊(vivo)和廣東歐珀行動通訊(OPPO)等新興廠商在內,中國智慧手機廠商接連進駐印度,展開了激烈的銷售競爭。以前被稱為「100美元以下機型」的低價格手機是中國廠商的主力産品,不過7月份ZOPO投放了印度首款10核高級機型「Speed 8」(售價2萬9999盧比,約合人民幣3026.9元)。為了應對印度頻發的斷線(Call Drop)問題,華為也於8月份推出配備3根天線的高端機型「P9」(售價3萬9999盧比,約合人民幣4035.9元)等,逐漸開始向高端機市場滲透。

       據香港的市場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2014年中國品牌的智慧手機在印度的市佔率約為15%,而到2016年6月底迅速擴大至27%。Micromax和Intex Technologies等印度當地廠商及南韓三星電子等被搶奪了很大一部分市佔率。

      業界認為,中國品牌飛躍發展的原因是,通過積極大膽的市場行銷和研究開發(R&D)消除了「廉價産品」的印象。

       預計今後4G(第4代)手機將在印度普及,因此估計需求會進一步增加。

       在印度各地獲得地鐵車輛訂單

       在印度擴大影響力的中國企業不僅限於智慧手機和IT行業。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山東北汽海華汽車部件8月與印度的汽車零部件廠商AK Minda Group的子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最早將於2017年秋季在中國的工廠生産塑膠油盤、汽缸頭和內飾等汽車零部件。投資額為1250萬美元,還將面向寶馬和戴姆勒實施貼牌(OEM)供貨納入視野。      


中國中車的子公司交付的孟買地鐵車輛(孟買東部的Ghatkopar車站)

       AK Minda Group的首席財務官(CFO)D·C·Sharma強調「通過與中國企業首次成立合資公司,我們加速開拓海外市場、開拓全球的客戶成為可能」。

       中國大型重工企業泰富重裝8月決定向印度的鋼鐵廠商Uttam集團出資1.5億美元。Uttam將面向與南韓浦項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開展的鋼鐵項目追加投資。

       中國中車2016年6月面向印度東北加爾各答的地鐵項目簽訂了總共14列電車、112節車廂的供貨合約。這是中國企業在南亞獲得的最大一筆地鐵車輛訂單。8月在德里郊外的哈里亞納邦成立了負責生産車頭和維修等業務的合資公司中車先鋒(印度)電氣有限公司。投資額為6340萬美元。

       中國中車此前通過子公司面向孟買、德里首都圈古爾岡的地鐵供應車輛。在孟買郊外新産業都市新孟買規劃中的地鐵車輛採購招標中成功中標,在德里郊外Noida實施的招標中也已最低價格競標。

       中國企業單年度對印投資有望躍居前10位

       該公司的副總經理余衛平在接受印度報業托拉斯通訊社(PTI)採訪時表示,新工廠將為印度創造就業機會和稅收,還將為基礎設施的改善做出貢獻。同時稱,印度是鐵路里程超過6萬公里的鐵路大國,一個工廠是不夠的。暗示將來可能實施追加投資。

       據印度商工部統計,2011年度約為7300萬美元的中國企業對印度直接投資額到2014年度達到4.9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5年度也保持4.6億美元的高水準。2016年度有望突破10億美元,繼德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之後、有望躍居前10位(單年度投資額)。

       過去由於邊境地區的爭端等原因,中印的外交關係趨冷,2000年代前半期之前中國對印度的投資規模一直很小,不過印度方面2005年正式表示「不會差別對待中國企業」。近年來印度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戰略,致力於振興製造業,與看好印度這一新市場的中國企業的想法不謀而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山田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