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董事長趙偉國:10年內成為全球記憶體前五大業者

2017/04/25


      走進位於北京海澱區一座現代化大廈,那是富有中國國家色彩的清華紫光集團,嶄新氣派的辦公樓及展示廳,挑高白牆上鑲著紫光企業識別,另一頭寫著「紫光芯・強國夢」,縱使在過去一兩年,紫光在國際投資及併購方面,經歷不少挫敗,但這並不阻礙這家公司成為晶片業領導企業的雄心壯志。

 

     外界多視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為中國發展半導體領軍人物,他近期接受Nikkei Asian Review專訪時,提到兩個發展重要目標,第一,在行動晶片業務方面,要在2020年時,大幅縮小與全球兩大手機晶片商美國高通、台灣聯發科技距離。另一方面,在十年內,紫光要躍身成為全球前五大記憶體製造商。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但現在中國還完全沒有記憶體晶片産出,若以NAND Flash記憶體産能來説,南韓的三星、SK海力士,日本東芝、美國的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及美光、英特爾掌握了全球市場。而紫光旗下行動晶片商展訊通信,在4G行動業務及客戶拓展也還大幅落後。

 

      趙偉國不否認目前仍處於落後態勢,但是他説:「我認為只需要時間,中國半導體就能發展起來」。

 

       「看看幾年前中國也沒有面板業,但是現在面板業已經居世界領導地位,而隨著技術更新換代,台灣跟南韓的晶片産業,也得以發展和美國同業競爭。中國也可以做到」,趙偉國説。

 

       趙偉國説,紫光集團現在最重要的兩大發展方向,就是3D NAND flash記憶體技術,及行動晶片、物聯網晶片。NAND flash記憶體被大量應用在電子産品、手機、數據中心之中,未來成長看好。

 

       三月底,紫光剛獲得來自國家發展銀行及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兩大重要國家級機構進一步支援,提供1500億人民幣融資額,主要目的要加速在積體電路産業領域技術升級,讓紫光得以繼續擴大規模。

 

       此前,紫光集團旗下負責記憶體事業的長江存儲宣佈位於武漢及南京的兩座記憶體工廠正式動工,總投資金額540億美金。趙偉國提及武漢工廠2018年第一期正式投産時,工程團隊將需要增聘到幾千人。

 

       在5G時代來臨之時,趙偉國認為,這讓紫光旗下展訊有機會逐漸趕上高通與聯發科,因為在過去4G時代,投資腳步太慢、投資金額不足,但是現在5G時代還沒到來,展訊也已經開始佈局,加上還有好幾年時間可以追趕,所以有機會能夠與領先公司並駕齊驅。

 

      一般認為,5G時代將在2020年附近來臨,屆時能夠實現更高傳輸速度,更低遲延時間,影音能夠快速上下載及串流,也讓自動駕駛車、人工智慧運算、虛擬現實、擴真實境(Augmented Reality)等更多應用,都成為可能。

 

       只不過幾年下來,雖然清華紫光有「國家隊」美名,但對外投資併購方面,卻經歷許多挫敗。全球不少政府把中國發展半導體、提升自製率、降低對國外晶片商依賴的雄心,視為對其國家安全的強大威脅。

 

    此報道的日語版: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LASDX23H06_U7A420C1FFE000/ 

    此報道英語版:http://asia.nikkei.com/Business/Companies/Tsinghua-Unigroup-fighting-to-become-a-top-chipmaker

  

 


 

       例如,紫光曾提出要收購記憶體大廠美光,甚至要投資硬碟大廠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股份,都因為可能面對美國官方嚴格審查生變,紫光原本要投資矽品、力成、南茂等台灣三家半導體封測公司,也都因為主管機關態度,以失敗收場。

 

       中國資本海外投資頻頻受阻的例子,不只限於紫光集團。2016年初美國拒絕同意荷蘭商飛利浦出售美國照明業務給中國企業;去年底,美國歐巴馬政府再擋下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公司Aixtron計劃。

 

       這些國際上的逆風,趙偉國很清楚,也讓他改變了公司發展策略,他説目前紫光會多招聘人才,向獨立發展技術方向發展,而不會把海外投資、併購、或是談技術授權當成主軸,同時他也表明,「不會去參與競標東芝的NAND Flash業務」。

 

       「如果去競價收購東芝,那我們也只會成為抬高投標價格的一個工具而已……,我認為並不值得為了難以達成的收購,浪費精力」,趙偉國説。

 

      趙偉國也提及,當下有些記憶體製造商,不希望新進者加入行業競爭,只是怕這些後進者,對他們的既有生意造成影響,「所以才用政治的理由、或是對於未來可能産能過剩的顧慮,來阻礙新進者加入,這並不合理。特別是現在大量的市佔率,及訂價權都掌控在少數企業手上。」

 

        他並開玩笑地比喻,「難道你自己上了大學,念完大學後就把大學都關掉,不讓別人上大學。」

 

        對趙偉國而言,放眼全球,台灣在對來自大陸的半導體投資,態度相對封閉,幾乎完全不可能接受,美國、日本、南韓稍微好一些,在他的經驗裏,至少美國、日本比較有意願成立合資公司。

 

       不過即使併購投資不順,紫光集團近期全球攬才腳步不曾停歇,先前有來自台灣華亞科(Inotera Memories)前董事長高啟全加入,去年底聯華電子(UMC)前執行長孫世偉也加入戰隊。並且許多報導都直指,紫光聘雇了一大批來自台灣華亞科的工程師。

 

 

 

      華亞科本來是記憶體大廠美光及台灣南亞科合資公司,負責生産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但是去年美光已經收購華亞科所有股份,成為全資子公司。

 

       中國競逐半導體人才的大動作,讓美光有所警覺,懷疑部分離職員工可能帶走技術、洩漏公司智慧財産權給競爭對手,還商請台灣的調查局及美國的聯邦調查局,介入大規模調查。紫光則在4月12日發表聲明,指公司尊重智慧財産權、不做違法的事,但並不否認強力吸引海外人才的決心。這些動作都已讓半導體人才大戰,進入更加白熱化、全球化的競爭。

 

      Gartner半導體分析師盛陵海分析,清華紫光毋庸置疑就是中國發展半導體業領頭羊,但要真的成為全球一線記憶體製造商,前方困難還非常多。他説:「因為中國在記憶體方面技術基礎並不深,加上目前海外收購看起來比較不可能,所以目前要一邊蓋廠、一邊還要自主開發推動技術進展,實在是非常挑戰的事。」

 

      盛陵海補充,就他了解,紫光的確已經招攬了不少來自台灣及南韓的工程師,為其效力,主要因為中國能為這兩個地方的工程師提供較優厚的薪酬,但是就紫光希望達成的投資規模跟目標而言,「半導體人才缺口還是很大,人才遠遠不足的隱憂,也是紫光能否快速發展的阻力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鄭婷方

 

此報道的日語版: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LASDX23H06_U7A420C1FFE000/

 此報道英語版:http://asia.nikkei.com/Business/Companies/Tsinghua-Unigroup-fighting-to-become-a-top-chipmaker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