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後的記者發佈會上如此表示。習近平之後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等口號,在外交、經濟、軍事和民政等所有領域採取了強硬的政策運作。其中經濟政策的重要支柱是産業升級。
|
紫光集團的半導體 |
在擔任總書記的第2個月,習近平在首次到地方視察時選擇了廣東,表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廣東建立經濟特區等,是時任最高領導人鄧小平主導的1970年代末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地。
習近平表示繼承以引進市場機制和對外開放為核心的改革開放路線,但中國經濟與鄧小平時代相比有明顯不同。
在人工費低廉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國企業投資成立組裝工廠,作為「世界工廠」實現了快速增長。而在人工費大幅上升的今天,中國領導層強烈意識到如不能實現産業升級就將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中國政府2015年3月出台了被稱為「中國製造2025」的産業振興政策。將集中扶持新一代IT、機器人和生物等10個領域的重點産業。
此外,還提出了長期目標,到2035年躋身於日本、美國和德國等世界「製造強國」行列,到中國共産黨執政100年的2049年進入中等已開發國家。為獲得尖端技術和高級品牌,中國企業積極展開收購正符合這一趨勢。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政府這樣重視産業和商業,積極評價了中國領導層。相比民主國家的政府只關心選舉,中國致力於産業振興。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指出中國之所以未形成先進的製造業是因為政府一直在干預應交給市場機制的經營。雖然期待政府支援,但要求構建更加自由的競爭環境。
中國10月出台了下一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草案。力爭刺激民間活力,例如減少政府審批等,另一方面,表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進一步為國家戰略目標作出貢獻,納入了可能加強政府干預的項目。
強硬的對外政策正在成為來自日本和美國的投資減少的原因之一,「不得不意識到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的軍事衝突等政治風險」,一名駐北京的日本企業表示。強硬的對外政策與經濟增長能否得到兼顧?這或將左右「中國夢」的實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