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巴西大舉投資 不計成本?

2017/08/09


   中國企業在巴西展開的基礎設施投資正日趨活躍。海航集團(HNA)7月簽署了部分取得里約熱內盧機場運營權的協議。近年來,中國企業正相繼將巴西的送配電網和港口等納入旗下。在供排水管道和石油冶煉廠等各種項目中,中國企業都被傳成為買家,這種趨勢或將加強。

 

   此次海航集團取得的是里約熱內盧機場運營公司的31%股權。巴西大型建築企業Odebrecht公司7月宣佈,簽署了將自身持有的股票出售給海航集團的協議。交易金額並未透露。

 

   里約熱內盧的機場剛剛於2016年奧運會之際改建,接待旅客人次居巴西第2位。運營公司的出資者還包括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的運營公司。

 

   Odebrecht公司為了支付政界腐敗案的罰款,正通過出售資産來籌集資金,與希望收購基礎設施項目的中國方面不謀而合。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巴西投資集中於基礎設施領域。「國家電網」1月收購了巴西最大送配電企業。4月當地媒體報導稱,作為主要港口之一的巴拉那瓜港的貨櫃碼頭運營公司TCP的收購進入最終階段。

 

   巴西《環球報》估算稱,除了機場之外,僅中國核工業集團(CNNC)參與巴西核電站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收購國營石油企業巴西石油旗下的煉油廠等,已經公佈的里約熱內盧州的項目,收購額就達到總計320億里爾左右。

 

   在巴西經濟連續2年負增長的背景下,加強投資攻勢的中國企業的行動日趨突出。對於2016年6月破産的通信運營商Oi公司,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ZTE)等顯示出興趣,據稱中國開發銀行(CDB)已經啟動提供融資的調查。

 

   Oi公司為了下一代標準的「5G」,顯示出利用中國資本的意向,但負債總額達到654億里爾,成為巴西歷史上最大規模破産大戲的主要因素,過度競爭的狀態仍未消除,如何重振業務仍是未知數。

 

   在中國企業的收購案中,這種有特殊因素的案例很多。此次浮出水面的里約熱內盧機場也遭受過大投資的困擾,很難説經營狀態良好。

 

   有觀點認為「很難認為將産生收益,只能認為是不計盈虧地取得項目」(一家綜合貿易商的高管),但中國企業的勢頭反而在加強,在巴西的存在感正在持續提升,這是事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