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業績增長加速 需警惕「水腫體質」

2017/11/03


  中國企業的業績正在加速擴大。2017年1~9月財季的純利潤同比增長18%。政府在十九大前積極實施了公共投資等經濟刺激政策,以資源、鋼鐵和非鐵金屬等國有企業為中心利潤得到增長。另一方面,汽車和房地産等行業增長放緩。企業的債務在持續膨脹,出現了擔憂將影響企業未來收益的警戒感。

 

  能與上年同期進行比較的3429家企業1~9月的純利潤合計達到2.5679萬億元。增益率較1~6月財季的增長16%擴大了2個百分點。另外計算有數據可尋的2493家企業的銷售額可知,同比增長了19%。

 

 

  統計對象是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等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大型企業。因此,中國企業的實際業績可能會更高。

 

  習近平領導層在十九大之前加速推進了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等促進經濟繁榮的政策。另外,政府以改善生産效率和環境的名義,快速削減了煤炭、鋼鐵和非鐵金屬等的産能。導致資源和材料價格上漲。除金融領域外,純利潤排名靠前的是中國石油化工和中國神華能源等受惠於這些政策的國有企業。

 

  煤炭的國際價格在2016年上半年觸底後開始大幅上漲。大型煤炭企業神華能源1~9月的純利潤為356億元,達到上年同期的2倍。因原油價格跌到谷底,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實現大幅增益,此外,大型鋼鐵企業寶山鋼鐵的純利潤也達到116億元。

 

  利潤排行榜前十名的企業中,純粹的民營企業只有大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一家。中國今後計劃整合政府直屬的「央企」,以提高國際影響力。央企旗下有很多上市企業。在本土市場,大型化國有企業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加。

 

 

  中國的企業業績雖然看起來順風順水,但也能看出前景不容樂觀。因為提供公共投資資金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債務不斷膨脹,習近平領導層可能不會再過度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習近平在十九大開幕會的活動報告中強調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長期利率的上漲也在引起警戒。

 

  也有業績增長已經逐漸開始走低的行業。房地産的增益率為26%,與增益近40%的2016財年(截至2016年12月)相比大幅降低。由於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正在強化限購政策,甚至出現了萬科等不再強行擴大規模的房地産商。房地産的增收率只有不到5%。

 

  隨著小型車減稅規模的縮小,汽車的增益率也只有9%。不僅因搶搭政策末班車之後需求回落,針對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投資也大幅增加。中國今後規定各汽車廠商必須製造和銷售一定比例的純電動汽車等,各廠商紛紛轉向開發節能車,暫時可能會影響收益。

 


 

  中國企業的資産和負債不斷膨脹。2017年9月底,上市企業(除金融)的整體總資産較上年同比增加約18%。負債也增加了18%。資産效率低不僅將壓低股價,過度負債也將影響企業信用。

 

停工的工廠

 

  根據大智慧的數據進行統計可知,在9月底總資産同比增加兩位數的大型企業中,國有建築企業較多。這些企業由於收到了「政企合作(PPP)」的基建項目訂單,資産被認為有所增加。然而,這些大型建築企業的總資産收益率(ROA)較低,均為1%左右。

 

  除金融以外,中國企業整體的總資産收益率只有2%多。近3%中國主要企業的總資産收益率與日美相比較為遜色。很多企業不能運用現有剩餘資金削減債務,形成「水腫體質」。

 

  在中國企業總資産加速擴大的同時,借款增加也將導致負債增加。中國長期利率升至近4%,今後可能出現利息支付壓低企業收益的擔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