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談電商和養豬

2018/04/12


中國網際網路産業被認為是充滿活力的一個領域,創新不斷。就中國這個領域的狀況和前景等,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日經中文網分兩次刊登相關內容。

 

  記者:網易也有電商業務,目前狀況怎麼樣?

 

  丁磊:我們兩個電商,考拉和嚴選,過去兩年時間裏都成長非常迅猛。我覺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願意買到更好的東西,比如中國大陸也有芝麻糊,為什麼願意買台灣的芝麻糊。因為它的芝麻含量大,很香。所以中國大陸消費者越來越願意把錢花在有品質的生活消費上。第二,也和中國整個的物流發展很快有關。做電商都知道,物流越便宜越好,如果物流發展不好,電商就做不起來,比如香港的物流就太貴了。第三是支付,電子支付是全世界最便利的,交易金額最大。所以這些原因讓電商變得更加努力,也促進了中國商品的快速流通。

 

丁磊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在經營當中,比其他電商公司定位更高,經營得更有實力。和其他電商相比,我們更用心吧。還有做電商,錢要多,口袋要深。投入至少幾十億人民幣,作為流動資金。商品的製造成本總體來説,是會下降的,除了原材料上升。低毛利也説明我們把更多的利潤給了消費者。所以這也是我們受歡迎的原因。如果我們把毛利做得很高,遲早也會被競爭對手把中間多的毛利榨乾。網易毛利低,我們願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務更多的用戶上面,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有更多的消費體驗者。

 

  記者:您認為中國電商消費者和全球其他國家的電商消費者相比,有什麼差異?

 

  丁磊:亞馬遜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公司,也是我們比較佩服的公司,但是就電商領域來説,亞馬遜在中國是失敗的。他們在中國的業績很差,但亞馬遜在全球除了中國以外別的地區都很成功,基本都是排第一。亞馬遜是一個非常有魄力和前瞻性的公司,包括在非電商領域,比如在雲服務方面也做得相當的出色。他們在電商方面的優勢也挺明顯的,比如在美國,梅西百貨、沃爾瑪等都受到嚴重衝擊。但是在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它沒有因地制宜地發展自己的業務,這也給了我們機會。

 

  記者:京東和天貓都在推進新零售的線下店,關於網易線下店的情況。

 

  丁磊:線上線下肯定要一起的,但是我們可能不大會像他們這樣給自己貼一個標籤,叫什麼新零售。線下店就是線下店,我也搞不清楚新舊零售有什麼差別,我認為沒什麼差別。我覺得他們店很像台灣的上引水産,他們説是叫新零售,但台灣已經存在好多年了。

 

  記者:關於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的競爭,您如何看?

 


  

  丁磊:首先日本很多企業做事情很認真,很精益求精,當然無印良品也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包括做服裝的優衣庫也是非常優秀的企業。網易嚴選一直在向這些優秀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的經驗,但我們也會結合中國人特色,來生産和製作産品。無印良品有很多産品不一定是適合中國人的需求,而且無印良品很多東西也是Made in China的。網易利用自身的優勢,包括對中國消費者的理解,生産出自己的産品。我們也會開線下店,但是我們肯定不會像無印良品那樣開那麼多的線下店。

 

  記者:網易為什麼又養豬了呢?

 

  丁磊:首先是中國人每年要吃掉6億頭豬,但我們大陸養豬的水準太粗糙,過去是有比較嚴重的問題,為了讓豬長得更肥,吃了很多的激素和抗生素。而且也由於這個原因,導致豬肉不是特別好吃也不是特別香,還有對豬的糞便處理也不是特別科學和環保。

 

     網易經過7、8年的探索,做出了全世界最天然的養豬系統,成本也最低的一套系統。我們希望把這套系統推廣到全中國養豬的企業和農戶,最後的目的是讓整個中國老百姓飯桌上的那塊豬肉是安全美味而且放心的,同時也能帶動整個産業升級。因為豬是需要吃的動物,對種植業也提出了要求,需要提供大量的玉米和青飼料。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1年,一年能出欄100萬頭豬。現在還沒有,但是我們2021年一定能做得到。我們現在在浙江、江西兩個地方有豬場,主要是先供應長江三角洲地區。

 

  因為辦網際網路企業其實比較簡單。一個辦公室,電腦加人腦,就可以做一個網紅劇或者APP。但是養豬,需要大量的土地、建造房子、購買設備,還要找豬種,時間花費很長。包括為了徵用土地,需要和農民去商談,過程特別繁瑣,走下來覺得這條路真不容易。而且需要很多創新,因為這條路沒有別人走過,包括我剛剛講到的糞便的處理。

 

     我們的豬會定點大小便,所以在養豬場,馬桶是會收集到所有豬的糞便,由馬桶送到我們的處理系統就能變成有機肥,而且處理的成本很低。現在很多養豬場,99.9%的養豬場都是把豬的糞便埋在大坑裏,等待兩三個月腐爛掉再處理。我們是一收集回來以後馬上變成有機肥處理,成本很低。

 

  記者:是否有回歸A股的打算?

 

  丁磊:這個現象充分説明一件事情:中國的證監會或者説我們國家的股票金融系統正在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提高自己的金融服務水準,或者説是通過金融股票市場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因為我們都是比較優質的藍籌股企業,而且在境外上市18年。如果我們回歸A股,對中國的股民也好,對中國行業發展也好,都是非常重大的利多消息。

 

     我知道台灣有非常優秀的公司,像TSMC也只是在台灣上市,也非常優秀。但是目前中國制定的政策是公司本身是要在中國,像TSMC有一部分在南京,但是主要還是在台灣。富士康之所以這次可以在中國上市,我相信是因為它那部分業務是在中國本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