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為禁運是沒有勝者的消耗戰

2019/05/22


     美國對中國華為技術進行事實上的禁運,此舉正對美國高科技企業造成打擊。由於向華為的供貨減少,生産臉部識別零部件的美國Lumentum控股公司下調了收益預期。英特爾等限制零部件供應的動向也在擴大。儘管美國商務部表示對部分制裁措施給予3個月過渡期,但美國高科技企業仍面臨著增長放緩的擔憂。

  

     面向智慧手機生産面部識別零部件的Lumentum於5月20日下調了2019年二季度的銷售額預期,最多將下降12%。由於美國的禁運措施,佔該公司銷售額近2成的零部件將無法再向華為供貨。即使變更銷路也需要時間,因此對營業利潤率預期也進行了下調。

  

 

     該公司被認為是首家因對華為禁運而進行業績修正的美國企業。在5月20日的美國股市上,Lumentum股票遭到拋售,股價下跌了4%。

 

     美國股市5月20日出現了資金從半導體類股票流出的局面。博通和高通下跌6%,英特爾下跌了3%。代表半導體股票綜合股價動向的費城半導體指數(SOX)也下跌4%,創下約2個半月來的新低。美國Jones Trading的策略師麥克·奧克指出:「隨著Lumentum下調業績預估,對華為出口限制的影響迅速顯現」。

 

    華為2018年採購了約700億美元的零部件,其中面向美國企業的採購金額超過110億美元。美國的禁運措施在對華為的戰略造成打擊的同時,美國高科技企業也面臨著失去大宗客戶的局面。

 

    影響已經出現。據美國媒體報道,英特爾、高通、博通等半導體企業在5月20日之前向員工傳達了不向華為供應晶片的方針。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商務部5月20日宣佈關於對華為禁運的部分交易,將設立為期3個月的過渡期。暫時允許與現有通信網及移動終端的維護和軟體更新相關的交易。目的是避免16日生效的禁運措施對美國用戶造成影響。

  


 

     美國的地方城市有許多使用華為設備運營通信網的中小規模通信企業。如果得不到維護服務,有可能對用戶造成不便。

  

      谷歌表達了對部分軟體限制供應的方針,在過渡期內將繼續更新軟體。

 

REUTERS

 

     不過,即便是設立為期3個月的過渡期,華為的處境也不會有大的變化。華為首席執行官(CEO)任正非5月21日面對中央電視臺(CCTV)等中國媒體的採訪,就過渡期問題表示沒有多大意義,強調已對無法預測的事態做好準備,確保晶片等的供應。

  

     「我們也能做美國晶片一樣的晶片」,儘管任正非顯得非常自信,但能否順利替代外部採購仍不清楚。以華為問題為代表的中美對立正呈現出沒有勝者的消耗戰態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本岳則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