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化」技術在進化中
2019/07/30
在中國,利用5G和面部識別等最新技術的無人化服務試驗正在鋪開。因為農村供應大量勞動力的時代已經結束,必須要以技術實力為支點摸索高品質的增長路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來到中國南北兩大城市深圳和北京,探訪了無人服務實用化的試驗現場。
深圳 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公交車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胡劍平表示,在公路上進行測試頗具挑戰意義。該公司開發的「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交從2017年12月開始每天在公路上進行測試。
在毗鄰香港的福田保稅區內開設的自動駕駛測試場,除了自動駕駛車輛外,普通車輛和行人也在公路上來來往往。阿爾法巴的時速在30公里左右,雖然行駛速度比較緩慢,不過原則上無需駕駛員操作方向盤。
該公司共有6輛搭載5G通信設備及各種雷達的「阿爾法巴」,行駛總里程已超過5萬公里。目前已經確立了自動識別交通信號燈等行駛技術,將於年底投入實際運營,目前正在推進相關籌備工作。
在深圳的「樂易住無人智慧酒店」,客人在前臺終端上刷身份證,完成面部識別後。一台機器人發出了「歡迎光臨!我帶您到房間」的聲音。在這家酒店,接待客人為自動化,約50個房間的酒店只有1到2名員工。
除了前臺和走廊外,房間的天花板上也安裝了內置感測器的終端,可自動調節空調和照明。使用手機發出指示,機器人還能幫忙送來毛巾等用品。
![]() |
在「樂易住」的酒店內,機器人為顧客帶路(6月26日,中國深圳) |
樂易住從2017年10月開始投入運營,目前在深圳和成都共開設了6家。運營公司深圳樂易住智慧科技的副總裁李展表示,力爭5年後在中國擴大至9000家。
北京 躲避障礙物的無人配送車
中國第2大電商、京東集團正在加緊開發向網購消費者配送商品的自動行駛配送車。另外還在經營無營業員的無人超市。技術相關投資達到2000億日元。此舉的目的是應對中國人手日益短缺的狀況。
目前無人配送車已經進入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等中國10餘城市。借助人工智慧、攝像頭和感測器來躲避障礙物。
消費者會收到包裹已送達的手機簡訊,在無人配送車外側的觸控螢幕上輸入密碼,即可解鎖取出包裹。無人配送車主要面向辦公室、集體住宅及學校等路線比較固定的場所。京東從當地政府獲得了無人配送車的上路許可。
京東還在全國的十幾個城市運營無人便利店。消費者刷手機進店。店內的攝像頭將自動識別商品,走出便利店的時候系統自動完成手機支付。京東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表示,無人服務比有人便利店更高效,對消費者來説也很方便,今後將繼續擴大。
但攝像頭及感測器等初期投資較高。因此有業內相關人士指出,「無人配送車和無人便利店能否真正普及還是未知」,需要削減成本。
京東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技術相關投資高達12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2%。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集團也正在加緊開發無人倉庫及AI機器人,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
京東由於增長投資等出現膨脹,2018財年的最終損益為虧損24億元,比上財年的虧損1.5億元大幅擴大。雖然2019年第1季度(1~3月)盈利73億元,但是前景難以預測。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山田周平 渡邊伸 樋口慧 寺澤將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