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無人銀行背後的危機感
2018/11/06
「今天要辦理什麼業務?」上海外灘在20世紀上半葉曾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金融中心,如今附近有一家中國建設銀行的支行,那裏接待顧客的不是工作人員,而是機器人。除了有一名保安外,這裡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無人銀行,就連進入方式也是通過面部識別閘機進行驗證。
![]() |
建行無人銀行內的機器人 |
接待機器人雖然存在移動速度緩慢等問題,但可以看出銀行只是讓其在人員較少的店舖內移動。銀行強調,機器人可應對存取款、外匯兌換、融資洽談等現有銀行90%以上的業務。顧客如有需要可通過與總部相連的可視電話辦理業務。只要能接受這種「冷清」,就感覺不需要現有的有人銀行了。
比起讓顧客辦業務更加方便,無人銀行的目的可能更在於在銀行內部灌輸危機感。以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為代表的智慧手機結算已在過半數中國人中普及,匯款、理財、借款等都可以實現。之前一直使用的借記卡「銀聯卡」現在也變得少見。
阿里巴巴將信貸額度的審查交給人工智慧(AI),稱旗下金融公司的融資系統為「3·1·0」,即顧客申請只需3分鐘,審查時間為1秒,而且所需工作人員為0。現有銀行根本無法輕易與其競爭。
此外,承擔國家政策的銀行的經營自由度較低。有時會被要求購買非自願的地方債券,有時會被迫為公共業務貸款。基於事實上的利息規定,能夠確保一定的凈息差,但不良債權開始逐漸增多。尋求投資資金的中國領導層決定開放金融市場,今後銀行與海外機構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幾乎沒有人聲的無人銀行,會是銀行的進化方向還是被逼無奈的姿態?答案揭曉估計還需時日,但對於加緊削減ATM和支行數量的日本銀行來説,這種局面已經不再遙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