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承包商實力到底如何?
2019/09/23
在世界的國際承包商行業,中國企業正在提高存在感。美國建築調查公司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海外銷售額巨大的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中國企業的銷售額佔到全體的四分之一。從10年前開始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開始持續增長,增長到近3倍的規模。特別是在非洲和亞洲市場的增長很明顯。另一方面,日本企業則減少了約2成,日本的基礎設施出口處於嚴峻的狀況。
![]() |
ENR統計的是企業在所在國及地區以外的海外市場的銷售額。比如,中國企業的數據可以推測出在本國市場以外的海外市場獲取的訂單狀況。
ENR統計顯示,世界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整體的2018年海外營業收入達到4869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達到76家,銷售額達到1189億美元,佔24.4%份額。但在2008年時,中國企業為50家,銷售額只有約目前的三分之一的程度,市佔率也僅有11%。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從市佔率來看,中國企業在非洲的份額高達6成,在亞洲也佔到4成。按領域來看,在交通、發電設備和工廠領域,中國企業分別佔據銷售額的首位。
![]() |
實際上,圍繞亞洲的鐵路基礎設施出口,中國企業贏得訂單競爭的情況顯著。例如圍繞馬來西亞東岸的鐵路,2019年4月中國與馬來西亞政府就重啟達成協定。中國方面同意壓縮5000億日元以上費用,建設由國有企業中國交通建設承擔。該公司2018年在海外的銷售額達到227億美元,在ENR的統計中排在第3位,在中國企業中排在首位。
面對不斷增長的中國企業,日本企業陷入苦戰。在銷售額排在前50的企業中,日本只有日揮和千代田化工建設等專業國際承包企業、以及建築商大林組和鹿島等4家。在前250家之中日本企業僅有11家,銷售額為196億美元,佔整體的比例為4%。而在10年前是6.3%。
另一方面,歐洲企業表現強勁。2008年排在第9位的歐洲工程企業TechnipFMC在液化天然氣(LNG)領域獲得訂單,參與了2018年啟動生産的英荷殼牌石油主導的澳大利亞海域大型海上LNG成套設備的建設,在2018年也維持在第11位。
特別是名列250強榜單首位的西班牙ACS集團,2011年向德國豪赫蒂夫的出資提升到50%以上,通過併購擴大了規模。通過價格競爭實力獲得了全球的交通、高樓建設等訂單。
![]() |
圖為日揮、千代田化工在俄羅斯北極圈建設的LNG(JSC Yamal LNG提供) |
在規模上增長乏力的日本國際承包商具有優勢的是石油和石油化學産品、LNG成套設備。日揮和千代田化工自10年前起在該領域進入前十。不過,2017年在這個領域首次有中國企業進入前十,很難説日本企業處在高枕無憂的局面。
2018年日本一家國際承包商的技術人員在看到中國企業建設的石化聯合工廠之後感到吃驚。這是因為石化聯合工廠是用於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學産品的生産設備,建設通常需要4年時間,但中國企業在2年內完成。這位技術人員表示「技術實力已經不會成為差異化的因素」。在被認為包括日揮和千代田化工在內,全世界只有4~5傢具有建造能力的LNG領域,中國企業也有可能進入。
中國企業在國內具有巨大需求,容易積累成本削減和建設經驗。此外還有通過向訂單國融資獲得訂單的情況。一位國際承包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還存在中國借助豐富的資金實力,不計盈虧進行投標的情況」。
千代田化工等在美國建造的LNG成套設備的完工遲緩,導致了巨大損失。日本企業如何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實現業務多元化,提高盈利性?由於無法在規模上抗衡,需要與跨界企業的合作等進一步的努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