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將量産DRAM

2020/06/30


     中國半導體大型企業紫光集團最早將於年內開工建設智慧手機上用來存儲資訊的DRAM生産工廠,爭取2022年開始量産。多位相關人士透露了這一消息。在中美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將增加可在中國國內自給的半導體種類,減少對國外的依賴。

 

    紫光已經開始量産用途與DRAM接近的NAND型記憶卡。雖然中國企業都在設計和生産作為智慧手機大腦的半導體,但不少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在DRAM業務上仍處於苦戰狀態。

 

    紫光將在位於中國內陸地區的重慶市建設DRAM工廠。生産能力等資訊並未公佈。據相關人士透露,紫光目前正在考慮10年內為DRAM業務投資8千億元人民幣。

 

 

    據悉,紫光於2019年8月和重慶市政府就建設工廠達成協定,爭取2019年底開工。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導致計劃推遲,但在日本從事DRAM設計的紫光子公司已於近期正式啟動業務。相關人士稱重慶市的工廠爭取年內開工。

 

      能否順利開始量産還取決於中美關係的動向。因為要生産出具有競爭力的DRAM,需要使用美國生産的製造設備。美國禁止該國企業向部分中國企業提供採用美國尖端技術的産品。如果中美矛盾激化,紫光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中國在2015年把半導體列為重點産業。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不到20%的自給率提高到40%,到2025年提高到70%,扶持半導體企業發展。

 


   

     在中國的半導體産業中,發展最快的是作為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大腦的CPU(中央運算處理器)的設計。華為智慧手機的高端機型由其子公司海思半導體負責設計CPU,很多評價認為與美國蘋果等相比,海思半導體的CPU並不遜色。

 

     不過,海思半導體專注於開發,生産大多委託給了台積電(TSMC)。中國的半導體代工企業有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公司(SMIC),但有觀點認為其技術水準「比TSMC落後2代以上」。産能也有限,2020年第一季度(1~3月)所佔份額只有5%。

    

紫光集團2019年8月在重慶的展會上

 

     NAND型記憶卡也已開始量産。由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科技(YMTC)負責量産,4月該公司宣佈成功開發出了相當於全球最尖端水準的「128層」。

  

      另一方面,DRAM的發展受阻。原計劃生産普及型DRAM的福建省晉華積體電路(JHICC)與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等的交易由於美國的限制,量産計劃受挫。面向移動産品等生産DRAM的長鑫存儲技術公司(CXMT)雖已開始量産,但品質和成本方面陷入苦戰。再加上DRAM比NAND型的市場規模大,因此,紫光的涉足能否改變局面,還將影響到中國國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