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的矽谷」深圳開始變「軟」?

2020/08/13


    作為製造之城而聞名、相關初創企業匯聚的中國廣東深圳似乎在迎來一個轉點。在地區生産總值(GDP)超過香港後,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導致融資困難。從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看,製造業廠商在尋找打開事態的出路,軟體相關企業也開始崛起。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劉自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給智慧手機銷售等造成不利影響。

   

     柔宇科技主要面向智慧手機生産可彎曲的OLED面板,是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作為製造業繁盛的深圳的代表,該公司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專賣店)線下門市關閉等影響,可折疊智慧手機的銷售出現銳減。

    

柔宇科技的可彎曲屏

 

     但劉自鴻表示也出現了新的商機。目光投向因限制外出而增長的線上教育,開發出了使用面板與智慧手機應用聯動、記錄學習內容等的「電子筆電」。據稱銷售強勁。可彎曲的OLED面板的用途還將擴大至航空、汽車內飾等領域,計劃最早2021年投入約50億元,將面板的産能提高至目前的逾3倍。

  

      深圳受益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被列為經濟特區,從一個漁村成長為中國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城市。擁有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和最大電子代工服務(EMS)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工廠,甚至被稱作「硬體的矽谷」。

   

 

     中國2015年發佈了力爭打造世界製造強國的産業政策,深圳肩負著排頭兵的作用。地區GDP於2018年超過香港,最近10年裏增長了約3倍。

   

     在初創企業方面,深圳也充分利用城市優勢,孕育了大量製造業的新興企業。中國初創企業資訊網站「36氪(36Kr)」的統計顯示,深圳擁有柔宇科技等10家成立不到10年的獨角獸企業。很多獨角獸企業集中在「南山區」,這裡匯聚了騰訊控股等著名企業的總部、知名大學的研究機構和初創企業孵化機構。

   


   

     這一製造之城也迎來轉機。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融資變得困難。1~3月中國風險投資(VC)的投資額預計比上年同期減少4成左右。亞洲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丁可表示,尤其是製造業由於需求有限,與網際網路企業相比,更難獲得投資者的投資。

    

      在此背景下,像柔宇科技那樣,深圳的初創企業為了獲得投資者的更高評價,正開始推進業務多元化等。

 

UBTECH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在商業設施裏作為嚮導使用

 

       估值超過100億美元、作為深圳初創企業的代表、從事機器人生産的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也開發了面向醫療機構的測溫機器人。通過攝像頭和感測器瞬間測出皮膚的溫度,1分鐘內可對200人進行測溫。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後希望磨練基於人工智慧(AI)的技術。

    

      從深圳的實力型獨角獸企業看,近年來軟體企業也在崛起。2015年成立的深圳碳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借助以人工智慧(AI)分析個人基因資訊的服務快速增長。此外,深圳市辣媽幫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育兒相關SNS(社交網站)也大受歡迎。

    

     在深圳,軟體和服務業等第三産業佔GDP的比例目前達到約6成,在最近10年裏上升近1成。從産品製造轉向服務業,在將製造業作為核心的同時,能否培育出新産業,將是作為與北京和上海並駕齊驅的獨角獸城市顯示出存在感的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藥文江、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