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復甦明顯,印度落後
2020/09/18
在亞洲各國當中,中國大陸企業的業績恢復走在前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調查了總部位於亞洲的大約200家企業最近一個季度的凈利潤,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企業同比增長43%,增長率超過亞洲平均(34%)水準。以新冠疫情為契機實現增長的數字相關企業拉動了整體業績。過去以日美歐為中心的全球産業界的重心,以疫情為轉折點,正在逐漸向中國等亞洲地區轉移。
![]() |
中國據説每年會舉辦500多場遊戲競技(2019年,江蘇省蘇州市) |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使用QUICKFactSet統計了全球約4.4萬家上市企業的凈利潤(按美元換算)。統計的是2020年3~5月、4~6月、5~7月的財報數據。排名靠前的1000家企業中,金融業之外的亞洲企業達到201家,這其中中國大陸企業佔了將近三分之二,達到129家。
排在亞洲首位的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集團,凈利潤67億美元。與阿里巴巴一起引領中國大陸企業的是其競爭對手騰訊控股。8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王者榮耀」世冠杯總決賽,共有5.7億人線上觀看直播。
![]() |
手機遊戲在新冠疫情的「居家消費」推動下,需求迅速擴大。結果,騰訊的線上遊戲收入在2020年4~6月同比增長40%,達到382億元。居家消費也為其他遊戲商帶來利多,同行業的網易4~6月凈利潤也增長4成。
這些IT等網路相關企業大幅增長,凈利潤總額約為568億美元,大幅超過上年同期(約397億美元)。僅阿里巴巴、騰訊兩家的凈利潤就達到113億美元,明顯超過21家南韓企業(89億美元)和18家台灣企業(80億美元)。
業績良好的不僅僅是網際網路企業。汽車等傳統行業也實現了局部復甦。上海汽車集團4~6月的最終利潤增加27%。6月銷量超過上年,抓住了原定1~3月購車的客戶需求。大型工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的凈利潤也增長7成,中國建築及中國鐵建等政府下屬的總承包商也確保了最終利潤增長。
中國企業業績亮眼,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以IT相關産業為中心,新冠疫情帶來産業結構的加速變化。二是中國政府防止經濟下滑採取的對策。
中國大陸不僅比其他國家更早的控制住了疫情、重啟經濟活動,還通過發放補貼及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推動經濟復甦。尤其是重視就業的中國政府提前推進地方債發行,充當公共事業需要的資金來源,這在企業業績中也有明顯反映。
從全球凈利潤前1000家企業中去掉金融業,對近730家企業進行統計後發現,中國和亞洲在全球所佔比重最近一個季度達到21%,比一年前上升近4個百分點。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包含企業業績在內,中美經濟實力差距也正在縮小,中國政府面對中美摩擦毫不讓步,其背後似乎存在這樣一種自信。
印度防疫不力,企業業績明顯落後
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中,印度的行動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除了中國大陸的企業之外,新冠疫情産生的特需還對台灣和南韓的企業帶來了利多,而印度企業卻受到了疫情防控失敗的影響。疫情防控的成敗也在各國企業的業績中明顯反映出來。
![]() |
很多印度的外出務工者因為封城離開了城市,圖為等待回鄉汽車的人們(Reuters) |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印度從3月底開始採取全境封鎖措施,但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政府決定6月以後重啟經濟活動,結果導致疫情蔓延加快。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印度的感染人數為全球第2多。
疫情蔓延造成的混亂也對企業的業績産生影響。從印度的代表性産業IT服務業來看,印度最大企業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和威普羅公司(Wipro)出現最終減益,Infosys僅保持小幅增長。
另一方面,在遏制疫情上比較成功的台灣和南韓的企業卻表現搶眼。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生産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簡稱台積電)2020年4~6月的純利潤超過40億美元。台灣18家企業最近一季度的收益增長率達到6成以上,超過了中國大陸企業。
南韓三星電子的半導體對收益起到拉動作用,隨著視頻會議和遠端授課等情況的增加,記憶體需求出現增長。SK海力士的伺服器使用的記憶體同樣表現出色,最近的純利潤翻了一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