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帝國」螞蟻集團的死角

2020/11/04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金融公司螞蟻集團11月5日的上市突然被叫停。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11月3日晚間分別發佈消息,暫緩螞蟻集團的上市。如果螞蟻集團上市在香港和上海市場的融資額合計預計將達到345億美元,創出歷史最大規模。螞蟻集團今後的IPO之路還很難判斷,融資額也有可能調整。這個用戶超過10億人、從數位支付到貸款等、通過所有領域賺錢的罕見金融帝國受到世界的關注。 

      

  

      阿里巴巴以電商為核心,涉足生鮮食品、外賣送餐、搭車和共用單車等業務,一直在推進業務多元化。螞蟻集團則作為獨家承擔這些商業活動相關支付的金融企業而不斷實現增長。

     

      螞蟻集團運營的手機支付服務「支付寶」的用戶超過10億人。如果在世界範圍內比較,雖然在APP的用戶人數上少於Facebook、YouTube和WhatsApp等達到20億人的規模。不過,僅限於手機支付APP的話,在歐美也找不到能匹敵螞蟻集團的競爭對手。

    

  

      螞蟻集團的招股説明書顯示,支付寶截至2020年6月的1年交易額達到118萬億元。由於包括轉帳和資産管理等相關的資金,難以單純比較,但這一交易額已達到世界最大信用卡提供商VISA的2倍,規模更超過三大信用卡提供商(VISA、萬事達卡、美國運通)合計的年支付額。

      

      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的馬雲通過資産管理公司,牢牢掌握上市前螞蟻集團的表決權的5成以上。一位相關人士透露,馬雲目前不打算放棄螞蟻集團的控制權。雖然馬雲已退出經營的前臺,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參與各種商業活動的支付業務相關的螞蟻集團的價值。

  

      以AI為武器,涉足支付到信貸各類業務

    

      螞蟻集團憑藉數位支付、信貸和資産管理這3大支柱支撐收益。


 

      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支付業務佔螞蟻集團營業利潤的比率超過5成。但這一比率在2020年1~6月降至約36%。另一方面,增長至超越「祖業」規模的業務是信貸。2020年1~6月信貸業務的營業利潤達到285億元,佔螞蟻集團整體營業利潤的約4成。

   

      螞蟻集團是如何通過信貸業務賺錢的呢?

    

      「你能借9萬5000元。日利率萬3(即日利率0.03%,若借款10000元,一天的利息就是3元)」(注:此處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支付寶的用戶會收到顯示貸款服務「借唄」的這樣的勸誘畫面。「萬分之3」看起來是低利率,但單純按年換算則接近11%。

  

      在進行貸款審核之際,會充分借助用戶在阿里巴巴經濟圈的所有利用記錄。是否按時繳納電費、自來水和智慧手機等費用?除了電商之外,再觀察生鮮超市和外賣服務的購買記錄,就可以大致了解相關用戶的消費動向等。

    

      在這一過程中成為關鍵的是AI(人工智慧)。AI根據無數的數據分析將來的還貸概率,確定可以放貸的上限和利率等條件。這種方式使得截至2019年底僅為1.4~1.6%這一低逾期率得以實現。相比之下,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平均接近2%。與每筆都耗費時間進行審查的此前的方式相比,充分利用AI的自動放貸的信貸準確度更高。

  

      貸款的大部分實際由從螞蟻集團獲取資訊的銀行發放。螞蟻集團徹底成為中間商,在該公司的貸款中,列入資産負債表的比例僅為2%。

  


      螞蟻集團承擔逾期時的催促等任務,向銀行收取「技術服務費」。針對技術服務費,一家銀行透露「是利息收入的15%」。假設2.1萬億元貸款額的平均利率為年10%,螞蟻集團只要收取其中的15%,其收入就輕鬆超過每年300億元。

    

      此外,螞蟻集團還涉足資産管理和保險業務。充分利用擁有10億用戶的平臺提供商的地位,推進盈利來源的多樣化。很多觀點認為其上市後將維持增長,中國各證券公司給出樂觀預測稱,螞蟻集團的營業利潤將每年增長2~3成。

  

      不過,看起來一帆風順的螞蟻集團也存在死角。中國的監管當局11月3日約談馬雲等人,進行了管理監督方面的指導。認為螞蟻集團或許利用壟斷地位、在貸款業務上收取過高手續費的警惕浮出水面。

  

      螞蟻集團與作為競爭對手的騰訊控股(騰訊)分羹中國市場。從交易額來看,螞蟻集團為5成以上,超過約為4成的騰訊,但據稱雙方的支付次數的份額正在逆轉。

  

      另外,數位人民元的動向也值得關注。手機支付的數據需經由中國人民銀行旗下企業。將來如果數位人民元普及,中國政府掌握數據管理的主導權這一可能性難以否定。

  

      美國將螞蟻集團列入相當於事實上的禁運名單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這一風險也在浮現。螞蟻集團海外的營業收入比率在4%左右,雖然其強調僅憑中國國內即可實現增長,但投資者正在目睹華為技術等的困境。

   

      如果上市,總市值匹敵摩根大通

  

      圍繞螞蟻集團,香港和上海市場曾經奏響「IPO狂想曲」。

  


      香港的證券公司信誠證券的張智威在螞蟻集團發行價敲定的10月26日表示,這是創世紀的IPO,面向投資者的授信額度達到150億港幣,還將根據需求擴大。

  

     

      在香港,參與IPO申購的個人投資者必須提前繳納投資資金。證券公司一直將墊付申購金之際的利息視為收入來源之一,在螞蟻集團上市之際,這將達到空前的規模。

  

      根據原本發行價計算的總市值將比肩美國摩根大通 (截至10月22日約為32.9萬億日元)。如果上漲1成左右,有望追上約為35萬億日元的美國萬事達卡。包括追加發行等在內,如超過44萬億日元,將逼近VISA,甚至在金融股中躍居世界第1位也指日可待。

     

      對於螞蟻集團上市,日本的個人投資者也非常關注。日本國內的各證券公司也計劃自上市首日起支援相應交易。還有觀點認為,以螞蟻集團上市為契機,日本個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將投向中國的高科技股。

 

     在上市之前突然叫停在中國也很罕見,中國的科技企業在世界也開始增加存在感。對於競爭對手的美國金融市場,中國高科技企業成為提高上海、香港金融市場競爭力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暫緩上市,也許會出現投資基金對進入中國産生消極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橋本慎一、須賀恭平、佐藤季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