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企業向海外發起攻勢

2020/11/12


       中國最大風力發電機企業新疆金風科技將全面拓展世界市場。在政府扶持下,金風科技具備強大的價格競爭力,在中亞等地的訂單開始增長。在各國推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背景下,繼光伏面板之後,在風力發電機領域,中國企業也有可能席捲市場。

 

       金風科技在江蘇省的沿海城市鹽城擁有工廠。記者10月前去採訪時,看到廠房內擺放著約10臺高度超過3米的發電機核心部件「機艙(nacelle)」。機艙用於容納發電機,安裝在旋轉葉片的中心部位。安裝後無法輕易進行檢查,因此確認螺栓的緊固程度和塗裝厚度的作業也充滿緊張感。

 

江蘇鹽城的發電廠

 

       該工廠是面向海外産品的主力生産基地。在金風科技的總營業收入中,海外所佔比例為1成左右,進入2020年後不斷獲得訂單。金風科技7月宣佈中標了在哈薩克南部設置裝機容量10萬千瓦發電機的項目。據悉將設置能應對風速極端變化的發電機,滿足10多萬家庭的電力消費。

   

       金風科技還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希臘等國家相繼獲得訂單。似乎正在以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沿線國家為核心進行銷售。該公司員工表示,面向全球化,強調包括維護費等在內的總體成本低的特點。

 

       9月金風科技宣佈與渣打銀行(新加坡)展開戰略合作,被認為正期待獲得海外項目的貸款等。

 

       金風科技成立於1998年,在20多年裏快速增長。其原動力在於中國的內需。

 

       作為應對大氣污染的一環,中國自2000年代中期起振興可再生能源産業。中國國內的風力發電投資在近期頂峰的2015年達到1200億元。2019年的風力發電量為4000億千瓦時。雖然佔整體的比重不到1成,但與歐美相比已經是遙遙領先。

 

       借助這股東風,金風科技2015年躍居全球市佔率首位,積累了設計和施工的經驗。由於補貼等的推動,以及量産效應,成本競爭力也得到提高。

  

       不過,之後金風科技的增長減速。由於輸電基礎設施的短缺,不斷出現無法充分運用風力發電能力的情況。原因在於新項目獲批變得困難。在這期間,歐洲等國對風力發電的投資增加,同時企業也推進重組,金風科技的全球份額被丹麥的維斯塔斯等超越。

   


 

       金風科技近來全面開拓海外市場的背景是中國政府改變政策。從2020年底開始,中國將逐步從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對象中剔除陸上風力。企業將轉向海外市場和難度更大的海上風力發電。

  

 

 

       不過,在海外確保盈利並非易事。從中國向海外運輸巨大的葉片和機艙需要龐大的費用。而在組裝方面,也必須與當地企業等合作。如果工程管理失誤等導致工期延長,還存在需要向客戶給予補償的風險。

 

        實際上,金風科技20201~6月的財報也顯示,出現了海外項目工程延誤等導致的損失。損失規模被認為達到數億元。

 

       但很多觀點認為,借助強有力的政府支援,從中期來看,中國企業很可能不斷崛起。這是因為光伏面板領域有過先例。在光伏電池模組的生産方面,日本和德國的企業一度領先,但如今已是全球份額居首的晶科能源等中國産品佔到7成。

 

       經銷光伏發電設備的一名上海貿易商高管自信地表示,「在價格方面不會輸給其他國家的企業」。

 

       在風力領域,中國企業本就具備成本優勢,同時「中國企業為了做出實績,有時會不計成本」(歐洲大型企業的高管)。肩負國家政策的中國企業的增長會對市場産生哪些影響?行業內的關切已開始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