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增産過熱,新淘汰潮在即?

2022/08/30


      掌握光伏發電量全球份額8成的中國各大企業正在展開增産投資。原因除了宣佈碳中和(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各國的需求增長之外,還因為發電效率高的産品的量産成為可能。目前規劃和建設中的産能增加規模相當於每年新建340台核電機組。不過,輕視盈利、優先擴大規模的投資競爭也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優勝劣汰的誘因。

     

   

     江蘇省常州市的中堅光伏發電企業億晶光電科技的總裁唐駿表示要讓供貨量每年翻一番。該公司2021年的供貨量為2.6吉瓦。到2022年增至5吉瓦,2023年將進一步增至10吉瓦,每年翻一番。1吉瓦相當於約1台核電機組的發電量,到2023年將供應規模相當於每年新建10台核電機組的光伏面板。

 

      光伏發電是典型的設備産業,越是擴大生産規模,單位成本越低。這是追求規模效應的戰略。

 

      從光伏板(模組)來看,發電組件「cell」成為核心。截至2021年,成本競爭力更高的p型組件屬於壓倒性的主流,但理論上的發電效率更高、被稱為n型的組件自2022年起能以低價格實現量産。客戶的需求有可能迅速發生轉向,各廠商為了避免落後於其他企業,正在增加投資。

       

億晶光電科技的最新生産線實現自動化,約1秒可以生産一枚光伏組件(江蘇省常州市的該公司工廠)

                                                                                                                

      相關領域的最大廠商隆基綠能科技(LONGi Solar)正在浙江省嘉興市等4個地點,投入總計100億元人民幣以上,建設新工廠。正在江蘇省等地建設工廠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6月也發佈消息稱,開始在青海省新建年産能10吉瓦的組件和光伏板等的工廠,將在2025年底之前完工。居行業第3位的晶澳太陽能科技正在安徽省和越南等地投入總計逾170億元。

 

      長城國瑞證券截至6月的統計顯示,規劃和建設中的工廠(對象為n型的代表性生産方式)的年産能達到總計340吉瓦。

 


      中國政府下屬的研究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統計顯示,中國2021年的發電能力總計為2380吉瓦,其中光伏發電為307吉瓦。規劃和在建的工廠全部建成之後,每年可供應超過2021年發電能力的光伏板。

  

      光伏發電正在不斷迎來利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稱,到2050年,光伏發電將佔到世界發電量的33%,成為僅次於風力發電(35%)的存在。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2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容量到2025年有望超過300吉瓦。其中中國將佔到逾3成。國內外需求均有望明顯增長,對於佔全球生産份額逾8成的中國企業來説,益處巨大。

   

   

     以市場擴大為背景,初創企業也將加入競爭。

 

      來自台積電(TSMC)與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合資企業的技術人員於2021年設立了中能創光電科技。該公司開發出了減少成為導電體的銀漿的使用量,使每瓦發電量的單體製造單價減少0.2元的生産技術。

    

  

      該公司從廣東省深圳市的天使投資人(利用個人資金投資和支援初創企業的人)和5家投資基金獲得出資。董事長黃強表示,計劃近期新建1吉瓦的量産生産線。

 

      中國企業的激烈投資競爭有望通過供貨增加,在全球範圍拉低光伏板的價格。這種價格下行壓力有可能在經濟層面的中美對立中,從側面助力中國領導層。

    


   

      美國的川普前政權於2018年啟動緊急進口限制,拜登政權也在2022年2月延長。8月1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加速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推動投資回歸美國國內的支出和收入法案。中國産品佔美國進口光伏板的比率2021年幾乎為零。不過,有觀點指出,一部分中國産品正在經由東南亞流入美國。美國政府加強保護姿態的光伏板産業也難以避免中國投資競爭的影響。

    

億晶光電科技公司大樓的玻璃幕牆上也安裝了光伏板(江蘇省常州市)

      

      中國各光伏面板企業對美國白宮構成影響,但並非堅如磐石。光伏發電難以通過性能形成差異化,容易邁向大路貨化(Commoditization)。技術創新的週期也很快,2010年作為中國企業首次躍居世界首位的尚德電力2013年陷入經營破産。2012年躍居世界首位的英利綠色能源則於2014年陷入經營危機。

 

      光伏發電以碳中和為背景,需求長期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激烈的投資競爭將消耗各企業的體力。據中國調查公司Wind統計,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在中國境內股票市場上市的11家光伏面板企業中,6家的最終損益為虧損。與利潤相比更重視規模的投資競爭有可能通過優勝劣汰改寫行業的勢力版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