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再施壓?華為如何活

2023/03/03


      中國的華為正面臨美國施加的新壓力。原因是美國政府暗示,將討論採取全面禁運措施,把禁止向該公司出口的範圍由此前的高性能半導體擴大到通用産品。華為在大幅縮小智慧手機業務的同時,大力發展了雲服務等其他業務,一直在努力阻止銷售額的下跌。雖然華為經營戰略的轉換已開始走上正軌,但未來的前景將再次籠罩陰雲。

 

      3月2日閉幕的行動通訊展會「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華為的展區距離會場入口最近,共計9000平方米,面積為參展商中最大的。

 

在行動通訊展會「MWC」上,華為展區吸引了大量參觀者(3月1日,巴塞隆納)

 

      華為的展區介紹了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數位化,以及使用IT(資訊技術)的醫療保健等舉措。很多參觀者表示讚賞,稱「都是些在其他企業看不到的出色技術」(一位在軟體公司工作的英國男性)。

 

      但在智慧手機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此次華為卻缺少熱門話題。原因是與上屆之前的MWC不同,華為沒有發佈新産品。

 

      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國政府採取管制措施的影響。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以存在資訊被中國政府竊取的風險等國家安全擔憂為由,開始對華為採取出口管制措施。雖然華為否認了這一點,但美國於2020年9月進一步加強管制,禁止向該公司出口使用美國製造裝置生産的半導體。

 

 

      結果導致華為無法採購到支援高速通信標準「5G」的智慧手機所需要的高性能半導體,智慧手機業務受到打擊。

 

      華為於2019年8月推出了首款5G智慧手機。但目前「5G手機沒有庫存」(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專賣店),專賣店裏只擺放著4G手機。

 

      為了避開美國制裁的影響,華為於2020年11月出售了低價手機品牌「榮耀」。華為銷售額在2020財年(截至2020年12月)達到頂峰之後轉為下滑,2021財年,包括佔總體5成以上的智慧手機在內的消費者業務的銷售額下降到了上一財年的一半。

 

      取代智慧手機,華為大力發展的是面向企業法人的服務相關業務。2021年以後,華為按照能源、金融等不同領域廣納專家賢才,相繼成立了為客戶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支援的稱為「軍團」的組織,而且擴大了雲服務的提供範圍。

 


   

     華為正通過調整業務結構,阻止銷售額下滑。2022財年的銷售額為6369億元左右,與上一財年持平。副董事長徐直軍在2023年年初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23年,是華為在制裁常態化下正常運營的第一年,也是關鍵之年」。

   

      美國似乎是看透了華為的經營改善,要再次實施制裁。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 (Alan Estevez)2月28日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關於調整針對華為的限制,表示「一切都在討論中」,表明正在討論全面禁止出口的措施。以前已將華為列入原則上禁止出口的「實體清單」,但破例單獨允許部分通用品出口。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政府不僅禁止企業與華為進行直接交易,還禁止給華為供貨的第三國的企業向華為出口。以前批准的美國英特爾及美國高通的出口許可也有可能被取消。

 

      美國聯邦議會紛紛批評現行的出口管理有很多漏洞。美國政府除中國氣球進入美國領空的問題外,還警惕中國對俄羅斯出口通用半導體,用於進攻烏克蘭的武器。這種背景促使拜登政府進一步強化制裁。

 

      很多美國媒體分析稱,如果實現了嚴格的措施,將對華為的經營「造成嚴重的打擊」。實際上,華為在面向消費者的終端方面,致力於電視、電腦及智慧手錶等智慧手機以外的多種産品。今後有可能影響這些終端的生産。

 

      估計對華為的雲服務等服務相關業務影響是有限的。不過,作為經營基礎,對智慧手機下滑進行支撐、佔到總銷售額4成以上(2021年)的基地台等面向通信企業的業務有可能受到打擊。

 

      華為是通信基地台佔全球份額3成的最大企業,與各國通信企業合作提供5G。如果全面禁止出口,「有可能難以確保部件,影響基地台維護」(華為相關人員)。

   

     「即使千瘡百孔,我們也要活著回來」。2019年5月,華為在廣東深圳總部召開記者發佈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提及在二戰中帶著滿身創傷歸來的前蘇聯戰鬥機「伊爾」的照,表示即使千瘡百孔,也要活著回來。

    

     時間很快就要4年了。華為似乎還沒有找到活下去的落腳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河端里咲 巴塞隆納、飛田臨太郎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