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控制地方政府的「油門」與「煞車」
2015/06/25
![]() |
中國各地都在推動與「絲路構想」掛鉤的業務(5月末,連接重慶市與中亞的定期貨物列車開通) |
主要原因在於地方經濟的萎縮。由於過去膨脹的債務負擔,越來越難以實施財政刺激。雖然正在通過利用民間資金來擴大投資,但無法在一朝一夕之間取得進展。不僅是投資,地方政府還面臨著財政問題。3月下旬實施醫療改革的重慶市出於財政困難,提高了患者負擔比例,結果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在僅僅7天後就不得不取消改革方案。
地方經濟的萎縮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中國領導層推進的反腐敗運動的影響。據稱,在內陸地區的地方政府,部分高官表示,不知道會因為什麼就被弄下臺,所以最好保持低調。也因此不願高調開展投資項目的風氣正在蔓延。
那麼,該如何讓處於懈怠狀態地方動起來呢?中國領導層在春季之前最為重視的是對地方政府的經濟運作加力。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新債券來置換過去的高利率債務。4月上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了東北,敦促地方高官必須增強緊迫感、責任感。
![]() |
當然,要準確的控制「油門」和「煞車」並非易事。在一般情況下,中央説向右,地方往往會比中央設想的更加向右,如果説向左,地方又會左過頭。由於中國領導層重視以陸路和海路將中國和歐洲連接起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即一帶一路)等原因,在地方政府之間,認為只要與一帶一路沾邊,即使推進大型投資,也不會遭到中央的批評,類似想法正在迅速增加。
文章開頭的《人民日報》的報道也含有對這種地方的浮躁加以警惕的意思。報道中提到需要利用投資刺激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再次強調了結構改革的重要性,「總需求收縮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走出困境,化危為機,歸根到底靠創新,靠轉方式調結構。」
「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習近平5月底在浙江省召集華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幹部,呼籲「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浙江省不同於增長乏力的東北地區,這裡誕生了阿里巴巴等實力強大的民間企業,在浙江省大力宣傳改革,再次體現了中國領導層重視市場活力的姿態。
正如習近平要求「深入(研究)」那樣,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很多利用諸如沿用過去的政策等「膚淺想法」根本無法解決的課題。強烈的危機感能否滲透到中國領導層的每個角落?如果為了刺激經濟放寬政策,地方幹部的改革意識也往往會鬆懈。中國目前正面臨意識改革這個比統管龐大經濟還要難辦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