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消費反映中國社會潮流
2016/02/18
「春節一直有很多人來旅遊,但我印象中從沒有過這麼多人」,在陜西西安做導遊的老李(56歲)如此感嘆道。
![]() |
春節期間進西安博物館參觀要排3小時隊(13日,陜西省西安) |
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發佈的統計報告顯示,此次春節長假期間,中國國內實現旅遊收入365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3%,超過零售業銷售額的增長水準。按目的地來看,相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到訪陜西省和四川省等擁有秀麗風景及古跡的地區的遊客增長近30%。
![]() |
另一個表現強勁的行業是電影。據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春季期間電影票房收入達到30億元,比上年增長67%。正月初一(2月8日)單日達到6億6千萬元,作為單日票房收入創出了歷史新高。其中愛情喜劇電影《美人魚》等排名前3的作品佔票房收入的約90%。
在節假日,很多中國人喜歡和親人或情侶一起看電影和旅遊,其共同點是具有網際網路難以代替的「體驗」。相反,網際網路能夠代替的領域卻普遍陷入苦戰。代表例子就是購物。在遼寧省大連一家購物中心,春節期間人並沒有想像的多。珠寶飾品和玩具等商品的很多銷售店的銷售額比上年減少了10~30%。
而在2015年的「雙十一」電商促銷中,僅阿里巴巴集團就創造了單日912億元的交易額。在網際網路上,同樣的促銷頻繁舉行,在購買服裝和日用品等商品時,「網上更便宜」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理所當然」。從這點來看,春節期間的購物需求低迷的趨勢今後無疑仍將持續。
在作為「世界工廠」實現發展的中國,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在持續提高。不過,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人們嚴格篩選花錢對象的趨勢今後有可能加強。從商家來説,産生明顯輸家和贏家的消費潮流在春節之後或許也將延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上海 小高航,大連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