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生産增速降至7年來最低

2016/03/14


      中國製造業的低迷正日趨明顯。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12日發佈的1~2月主要經濟統計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4%,增速降至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1~2月(增長3.8%)以來、時隔7年的最低水準。雖然存在春節長假導致的生産活動放緩的影響,但製造業産能過剩這一結構性問題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負。

在中小企業聚集的東莞工業區很多地方拉著「有廠房出租」的橫幅(廣東省東莞市)
      春節長假結束的2月下旬,在電子零部件工廠等雲集的廣東省東莞市的工業區,大門緊閉的工廠非常顯眼。這裡相繼有工廠破産,街邊很多地方拉著「有廠房出租」的橫幅等。一位從湖南省來此尋找工作的女性好不容易找到了已經為數不多的還在開工的一家工廠,但結果卻讓她沮喪。她嘆息道:「(他們説)只想招一個看倉庫的」。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比2015年12月下降0.5個百分點。粗鋼下降5.7%,水泥下降8.2%,面臨嚴重産能過剩的行業的産量均低於上年同期水準。此外,反映企業生産活動的發電量也僅僅微增0.3%。

 
  從鋼鐵等中國主要産業來看,其中約30%産能被認為屬於過剩。由於面臨超過需求的産能,截至2月,出現了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48個月下跌的通貨緊縮狀態。一方面,外需也面臨疲軟,2月出口同比減少25%,降幅創出6年零9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甚至表示「製造業的利潤已經比刀片還薄了」。可見製造業的困境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

  另一方面,投資略微改善。包括建築和設備投資在內的固定資産投資1~2月增長10.2%,增幅比2015年全年提高0.2個百分點。原因是上海和深圳等一部分大城市的住宅價格上升,1~2月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3%,與2015年全年的增長1%相比正在復甦。

  當然,房地産行情並未在中國全國範圍內復甦。深圳的住宅價格在截至1月的1年裏上漲50%,上海上漲20%,但眾多地方城市則持續低於上年。截至2月底,房地産庫存仍達到7億3931萬平方米,比2015年底增加近3%。這正在成為新增投資的阻礙。

  觀察賴以依靠的個人消費,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0.2%,表現堅挺。不過,增速比2015年全年下降0.5個百分點,向消費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型仍需走很長的道路。

  中國政府提出了2016年力爭實現6.5~7%的經濟增長目標,將以鋼鐵和煤炭為中心,化解製造業的産能過剩。計劃通過財政和金融兩方面政策支撐經濟,但中國經濟運作正日趨困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