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來運:調控的目的不是要把房地産打下來
2016/11/04
記者:1~9月房地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8%左右,但有的研究覺得房地産對整個結構的拉動作用,從消費和投資的角度來講可能還是挺大的。現在調控已經見效了,可能未來對經濟也有一些影響,您覺得這個影響什麼時候會顯現?
盛來運: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因為這個畢竟是在一些一線城市和部分的熱點城市實行了限購方案,這些地方的房地産銷售、房價、還有投資,肯定會受到一些影響。從最近10月份這兩星期數據來看,一些銷售、價格環比都開始在降幅收窄,短期來講肯定是有一些影響。
![]() |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kyodo) |
第二點,就是這二十幾個城市的調控,調控的重點跟以前也有差別。這次調控的重點,針對的是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就是説對多套住房的,三套住房的至少是兩套以上住房的,這些人群的購買行為。而對剛需,對首套房,對原來有一套房想改善性的需求,實際上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政策邊界,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首先影響的是投機性的部分。
還有一點,就是這次因城施策還強調了一點,一邊是限制銷售購買行為,另外一方面又增加土地供應。所有22個城市的調控文件都強調要增加土地供應量,增加土地供應量的目的是要加大房地産的供給。你的土地面積增加了,企業拿地的價錢也就下來了,這樣來講有利於一些企業增加房地産投資。還有一點就是,房地産調控的目的並不是要把房地産打下來,實際上最終還是要保持房地産平穩的發展,防止對經濟産生過大的一些負面波動。
增加供給以後,房地産的價格就會下來,下來以後就會增加一部分改善性需求想買的人,他們可能原來在觀望,價格下來以後,覺得在自己的心理價位或者實際承受範圍之內,就有可能購買。所以對於房地産的投資或消費,並不是像所説的那樣,政策一下來,一下子大家都不願意投了不願意買了,短期肯定是有一個適應期,還需要再觀望,但是市場行為就是這樣的,一旦供求調整以後,一旦試運作預期這個階段過了以後,該幹什麼還是要做出選擇的。其實在這個22個實行限購限控的城市,由於這次政策的調整,不是以前那種簡單的調整,而是供給和需求這方面相配合的。所以對這些地方的投資行為,一段時間以後可能還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綜合下來,我個人判斷,全國來看還是那句話:肯定有影響,但是這種效應不能過分誇大。
中國現在城鎮化畢竟還沒有完成,還處在加速期,再一個就是説大量的農民工在城裏面實際上是沒有住房的,城鎮化的品質也比較低。再考慮到中國政府要在十三五還有「三個一億人」那些目標的安置問題,所以從大的基本面的因素來講,房地産跟以前比確實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變化,但是還有潛力,基本的支撐條件還是存在的。我以前也講過,普增普漲、大增大漲的那個階段可能已經結束了,但是産業生長率可能進入了一個分化調整的階段,但這個階段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要走入一種産業後期階段、老齡化階段,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所以我還是覺得短期來講有影響,但是考慮到基本面的因素,考慮到這次調控政策的一些特殊情況,再考慮因城施策的具體的一些做法,影響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大。
記者:從發佈的報告看到,建築業的增加值在第三季度已經減緩到了大概6%,這個已經是跟第二季度的7.3%、第一季度的7.8%都要低的,也是比整個經濟增速要低的,是不是代表這已經是一個減緩經濟增長的行業了?如果繼續限購措施出台,出現一些成效之後會不會繼續拖累經濟?會有一個多大的拖累經濟的效果?
盛來運:三季度跟二季度比確實二産的增速有所回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建築業的拉動。第二産業三季度的增長速度是6.1%,第二季度的增長速度是6.3%,回落了0.2%。二産中間主要一個是工業,一個是建築業,主要是由建築業回落帶來的。建築業三季度增長6%,二季度增長7.3%,回落了1.3%,所以使整個二産增速回落了0.2%,這個是已經可以看到的建築業的回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如果不是二産的建築業回落的話,説不定中國三季度GDP的增速要比6.7%還要好一點。
這個是有影響的。那麼三季度建築業為什麼比二季度有回落呢?一個是因為房地産的增速回落的影響。建築業這塊兒實際上涉及的領域還是挺多的,不光是房地産,還有一些基礎設施的建築安裝,同時還可以涉及一些像民間投資的有關一些廠房的建設,所以涉及領域還是挺多的,所以房地産只是建築業中間的一塊兒。三季度建築業投資的回落實際上是跟固定資産投資回落相匹配的,三季度的時候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前三季度是8.2%,至上半年是9%,所以三季度實際上回落了0.8%。因為投資下來了,相當於就是説幹活的工程量也下來了,這樣肯定會影響建築業增速的回落,這兩個指標也是相匹配的。第三點,就是從將來的企業角度來講,建築業投資是不是繼續往下走,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當然是從房地産的角度看,因為房地産有一些下行的壓力,可能會影響到建築業,這是不利的因素。
但是也有有利的條件,就是基礎設施的投資增速還是比較快的,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是19.4%。基礎設施投資很多都是政府一些大的民生項目,農田水等一些弱項項目,政府的意思是在支援這一點。再加上現在政府也鼓勵通過PPP的方式,讓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在制度領域上,最近政府成立了一個叫PPP基金運作公司,是由發改委&&成立的一個PPP基金運作公司,這個公司現在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這塊兒會推動,我覺得有利於推動基礎設施,包括民間資本的參與,來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再加上這段時間國務院大督查,我們感覺地方上幹勁還是挺高的,所以加大一些重大投資項目的落地,包括一些重大投資項目的資金進度的調度,也是有利於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快的速度。
還有一個就是製造業投資,大家知道三季度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PPI由負轉正,就是市場環境有所轉好,企業的利潤也有所恢復,在這種情況之下,投資主體企業願意擴大投資。所以從四季度角度來看呢,我倒是覺得製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很有可能還維持現在這種穩轉机好的走勢,就是説,只要是投資增速保持穩定,建築業就有發展的基礎。所以調控實際上對建築業有些影響,但是總體上我覺得反而可能比房地産業更樂觀一點。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