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中國電影市場
2017/04/07
持續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迎來轉折點。根據電影市場調查公司藝恩諮詢的統計,2017年一季度中國大陸的票房收入同比減少7%,為135.73億元,自本項調查開始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這一趨勢如果持續下去,必將對投資電影産業的中國企業産生影響。
票房收入減少是受到了觀影人數下降的影響。一季度的觀影人數約4.1億,同比下降2%。除旅遊、餐飲、智慧手機遊戲等電影以外的娛樂範圍不斷擴大的因素外,中國政府限制海外電影等也導致觀影人數下降。
從各月情況來看,3月份票房收入(減少15%)、觀影人數(減少7%)均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本月上映的國産電影均表現低迷。
中國政府以保護國産電影産業的名義,推出了每年上映的國外電影控制在34部以內的政策。由於國産電影缺乏實力和重量級作品,導致了觀眾開始遠離影院的局面。
另外,作為中國主要城市再開發的一環,以電影院為中心的綜合性商業設施正在不斷建設中。2016年底的銀幕數為4.1萬塊,一年間增長了3成。已經飽和的影院由於競爭激烈導致票價下降,進一步加劇了票房收入的減少。
一季度含有春節長假,可貢獻全年票房收入的3成以上。由於在最繁忙季節的收入不理想,預計將會導致全年票房收入出現負增長。
中小影院的重組出現擴大的動向。大連萬達集團等一直擴大電影相關投資的企業有可能被迫調整發展戰略。
中國電影市場在2015年之前一直以每年20~50%的速度迅猛增長。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者的關注點從「物質」轉移到「體驗」,在這種情況下,電影作為新型消費的代表迅速崛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連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