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的中國經濟增長率
2017/09/06
吉田忠則:中國的經濟增長幾乎沒有波動。自2015年7~9月以後,持續處於6.7~6.9%這一狹窄的範圍之內。將於10月發佈的2017年7~9月增長率大概也在相似水準。在如中國一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期的國家,增長率沒有變化只會損害統計數據的可信性,或者讓人更加擔憂勉為其難的經濟調控。
![]() |
而在2年前曾是另一番風景。2013年達到約8%的增長率在小幅上下波動的同時緩慢持續下降,到2015年7~9月跌破了7%。當時曾出現擔憂增長率暴跌的聲音,還有懷疑的觀點認為真實的增長率遠遠低於公佈的數字。
態度樂觀
進入2016年後,局面完全改變。到7~9月之前連續3個季度的增長率均為6.7%,完全沒有波動,給人增長放緩已踩下煞車的強烈印象。之後到了2017年4~6月,增長率小幅上升。這一串數字彷彿是在強調「經濟並未進一步惡化」。
|
實際上,中國政府官員的樂觀發言不斷。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用事實駁斥了中國經濟‘硬著陸’‘轉折點論’等説法」,以堅定的口吻駁斥了對未來的擔憂。
與該發言持相同論調的預測也已經出現。中國社會科學院7月發佈預測稱,2017年7~9月增長率將達到6.8%。估計10月份的時候和這個相近的數字會被公佈。這樣一來,根據生産、投資、消費和貿易等經濟各領域的各種數據預測增長率的意義本身有可能變淡。
2年前,輿論強烈擔憂中國政府發佈的經濟統計數字,認為「中國經濟遲早崩盤」等極端看法湧現,另一方面,對經濟調控的健全性提高充滿期待的聲音也不在少數,認為「增長率逐漸放緩是理所當然的」。
其根據來自經濟的實際情況和政府姿態兩個方面。中國由於多年來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以2012年為轉捩點,適齡勞動人口開始減少。如果勞動力減少,經濟增長率就將面臨下行壓力。此外,中國政府自2014年明確提出「經濟新常態」,越來越多的觀點據此認為,中國將接受增長率的放緩,力爭提升經濟的品質。
十九大之後啟動經濟改革?
為何與預期相反,增長放緩踩下了煞車呢?瑞穗銀行(中國)主任研究員細川美穗子指出,「在確定高層人事的五年一度的秋季黨代會之前,希望強調經濟穩定的想法正在起作用」。如果優先政治局面、推遲經濟改革,後果遲早將變成經濟的嚴重混亂並表面化。
從表面上看,經濟保持穩定問題並不突出,但地方政府的鉅額債務、理財産品等不透明的資金流向、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的溫存等侵蝕經濟的各種問題並未根治。如果總是過度重視穩定,害怕短期的痛苦,就難以消除病根。
中國政府是否將在十九大「政治季」過去之後全面啟動改革?被凍結的增長率能否重新開始波動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