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存榮談重慶智慧産業戰略
2018/08/31
中國內陸直轄市的重慶市正轉向新的經濟發展路線。在該市書記陳敏爾的帶領下,正從依賴電腦組裝等經濟體質轉向振興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智慧産業,日前還舉辦了以人工智慧(AI)為主題的博覽會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重慶的經濟戰略採訪了重慶常務副市長吳存榮。
記者:請您談一下重慶的發展方向。
吳存榮:過去,重慶是一個傳統製造業的大市,主要以重工業為主,鋼鐵、煤炭、機電、化工類企業比較多。我們從十多年前開始推進結構轉型。當時轉型的重點,是發展汽車和電子資訊製造業。目前,重慶已成為中國汽車生産大市,年産整車300多萬輛。電子資訊産業方面,也成為我國重要的電子産品生産大市,筆記型電腦産量全國第一。以前,重慶主城區被稱作霧都,但現在重慶每年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都保持在300天以上。
![]() |
重慶常務副市長吳存榮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 |
最近這幾年,我們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隨著市場飽和與産品升級換代的需要,重慶産業發展面臨的最大任務是轉型以後如何升級的問題。
現在,汽車和電子資訊産業産值佔到全市工業的45%以上,如果把配套企業也加上,就超過一半了。如果這兩個産業出現波動,對我們整個城市的發展影響都比較大。所以,我們響應中央的號召,和國家相關部委一起舉辦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就是順應經濟轉型以後加快升級的需要,希望通過數位化、智慧化的改造,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能量,使得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得到更大發展。
數位化、智慧化發展是一個大的趨勢、大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發展的潮流。重慶市委、市政府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順應時代潮流,立足重慶實際,提出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大數據智慧化為主要抓手,驅動全市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記者:重慶在智慧化方面有什麼優勢嗎?
吳存榮:重慶推動大數據智慧化,有四個方面優勢。第一,戰略位置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慶區位優勢突出,戰略位置重要,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有相當的經濟規模和能量,發展智慧化的配套條件和技術條件比一般的省和一般的城市都要好。
第三,中央大力支援重慶的發展。中央嚴格清理和規範各種展會,但把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放在重慶,而且永久在重慶舉辦,這就是對重慶實實在在的支援。
第四,重慶具有一定的産業基礎。這麼多年,我們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産業,硬體製造方面已有相當的基礎,軟體開發方面也有一定的規模。所以,推進大數據智慧化,與重慶産業升級的方向高度吻合。
記者:重慶有什麼具體的目標?
吳存榮:重慶的電子資訊産業近五年發展還是比較快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17年增長27%,産值規模超過6000億元,其中智慧産業規模在4500億元左右。我們的目標,到2020年,智慧産業産值達到7500億以上。在行動計劃裏,我們明確提出重點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積體電路、智慧超算、軟體服務、物聯網、汽車電子、智慧機器人、智慧硬體、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裝備、數位內容等12類智慧産業,每類産業都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要新引進1000家企業。我們的發展水準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中國在智慧化應用方面走得比較快,這與我們的國情、人口基數有關。
我們要把傳統工廠改成自動化工廠,把傳統産業的工藝、設備改成數字式、智慧化的。近三年,我們要建成20個智慧工廠、200個數位化車間和2000條數位化生産線。
我們沒有設定總的投資規模,因為這是市場化的行為,政府財政是不能直接搞這些投資的。我們鼓勵企業來投資,比如引進企業,給予稅收獎補和服務的支援。我們現在測算的投資,大概有兩三千億元左右。如果加上重資産投資的話,可能有5000億元左右。比如,京東方的柔性面板生産線的投資就是465億元。紫光集團要到重慶投1000億元,做積體電路産業。
記者:對日本企業有什麼期待?
吳存榮:我到日本去過很多次,曾經在東京大學進修過,和很多日本企業有過合作,還合作得非常好。我認為,中國和日本在貿易方面的機會非常多,中國的發展對於日本來講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市場,而且發展層次和日本有不小差距,這對日本企業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説,日本企業的顧慮比較多,投資比較謹慎。德國企業反倒比較大膽、速度比較快。所以中國的汽車市場,德國佔的比重是最大的。日本企業要打消這方面顧慮。
中國的工具機進口量也非常大。這方面,歐洲和日本企業爭奪得比較厲害。如果日本的工具機廠在中國中西部地區投資,肯定在競爭中會取得勝利。
以前説中國西部地區交通不行、人員素質不行、稅收和政策環境不行,日本企業多半都在東部沿海。現在應該到中西部來投資,因為中國的政策不會變,市場又這麼大,而且對西部地區又特別支援,幹嘛還不來投資呢?我們非常歡迎日本企業到重慶來發展。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多部田俊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