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預測調查:2020中國GDP增長5.9%

2019/12/27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12月26日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結果顯示,中國2020年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預期平均值為5.9%。比作為2019年預期的6.2%相比進一步減速。低於6%的經濟增速是中國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領導層正在調整將增長率目標從2019年的「6~6.5%」下調至2020年的「6%左右」。2020年的增長率預期區間為5.6~6.1%,在26名經濟學家中,19人的預期低於6%左右。

 

 

     預測為5.7%的野村國際的陸挺指出,經濟的下降局面仍未終結。地方政府的財政惡化、房地産投資的低迷、中小城市的信用緊縮等將成為增長的絆腳石。京東數字科技的沈建光也認為下降趨勢將繼續,結構改革的遲緩和中小銀行的經營是主要風險。

 

     調查顯示影響中國經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戰走向長期化。儘管中美的貿易談判達成第1階段協議,但是制裁關稅是部分下調。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溫傑指出,有必要注意2020年是美國總統選舉年,如果貿易保護主義擴大,經濟的下行壓力將增強。

  

北京商業區的街頭(REUTERS)

 

    預計中國政府的産業補貼等問題成為議題的「第2階段」談判將十分艱難。大和證券賴志文指出,最麻煩的問題留在第2階段,直到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都無法達成協定。

  

     關於貿易戰之外的風險因素(多選),不少經濟學家列舉出「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和「食品價格上漲」。

     

     關於企業的資金週轉,對地方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旗下「融資平臺」經營惡化的擔憂聲增強。野村國際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指出,在中小城市可能出現信用收縮。

   


   

      物價方面,受非洲豬瘟(ASF)蔓延影響,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蔬菜價格也呈上漲傾向,有必要注意通貨膨脹超過預期,出現擴散的風險。

     

      此外經濟學家還很關心基礎設施投資等財政政策。瑞穗銀行主任研究員細川美穗子指出,由於2020年是防範金融風險、脫貧攻堅戰和市場化改革的收官之年,預計「將通過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中心的政策來托舉結構改革産生的經濟下行效應」。凱基證券陳浩指出,將增加財政赤字和地方專項債,強化基礎設施投資。

   

北京超市的肉類賣場(kyodo)

 

      一方面,也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國將減少促使經濟短期增長的經濟刺激政策」(寶盛集團的Sophie Altermatt)。建銀國際證券的蘇國堅認為,由於聚焦中長期債務風險的政策將持續下去,建築和房地産行業的成長將欠缺力量。

      

     關於持續混亂的香港經濟增長率預測平均值,此次調查的結果是2019年為負1.4%,2020年為負0.3%。自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以來首次全年陷入負增長。德意志資産管理公司(DWS)的肖恩·泰勒(Sean Taylor)指出,「預計抗議活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零售和旅遊行業將受到衝擊。即使情況穩定下來,旅遊業的復甦也需要一定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報道

   

The economists who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were: Arjen van Dijkhuizen, senior economist, ABN Amro Bank; Helen Qiao, China & Asia economist, Bank of America; Chen Xingdo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BNP Paribas; Ricky Choi, senior economist, economic research division, Bank of China (Hong Kong); Peter So, managing director and co-head of research, CCB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imited; Qun Liao, chief economist and general manager of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 Kevin Lai, chief economist, Asia ex-Japan, Daiwa Capital Markets; Chris Leu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group research, DBS Bank; Sean Taylor,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sia Pacific, DWS; Kenny Wen, wealth management strategist, Everbright Sun Hung Kai; Thomas Shik, chief economist, head of economic research, Hang Seng Bank; Qu Hongbin, chief China economist, HSBC; Cheng Shi, chief economist, ICBCI; Iris Pang, Greater China economist, ING Bank; Shen Jianguang, chief economist, JD Digits; Sophie Altermatt, economist, Julius Baer; Ken Chen, Chinese economy analyst, KGI Asia Limited; Larry Hu, head of China economics, Macquarie; Mihoko Hosokawa, research executive, Mizuho Bank (China); Xiao Chun Xu, economist, Moodys Analytics; Fan Xiaochen, director, MUFG Bank; Jianwei Xu, senior economist, Greater China, Natixis; Ting Lu, chief China economist, Nomura;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K) and Tao Wang, head of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UBS and Tetsuji Sano, chief Asia economist, Sumitomo Mitsui DS Asset Management; Shuang Ding, head of Greater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