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增長萬倍,中美對立最前線

2020/08/28


      8月26日,深圳市迎來經濟特區成立40年。作為市場化改革試點城市,深圳成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經濟規模達到當初的1萬倍,誕生了華為等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但因中美對立及香港問題的影響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逆風。

  

深圳市中心城區林立的建築群(2019年)

  

      深圳曾經只是一個荒涼的小漁村,1980年劃成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後迅速發展。2019年區域內總産值達到2.7萬億元,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列全國第三。經濟規模是1980年的1萬倍,不僅遠超中國整體增長率(216倍),還遠超當時一同被劃為特區的珠海市(1600倍)和廈門市(900倍)。

  

   

      深圳發展的起爆劑是放寬限制。減免進口關稅和企業所得稅,以外資為首很多製造業企業在深圳設立了工廠。土地使用權拍賣及企業破産在深圳率先實施。深圳成為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試點城市。

 

      中國國務院的研究人員認為,政府不干預民間經濟是深圳發展的秘訣。在北京和深圳兩地都工作過的銀行職員表示,北京的監管部門更多關注遵守法律和規定,但深圳的政府人員首先會問是否有困難。

 

      與香港相鄰也對深圳的發展非常有利。需要廉價勞動力的外資機電企業等通過香港進入深圳,成為加工貿易産業的聚集地。電子零部件的製造和流通現在依然發達,吸引著國內外的廠商。

   

       僅有40年歷史卻發展成為匯聚國內各地人才的「移民城市」,也是深圳的魅力所在。為了到工廠找工作從農村流入的打工者及其後代支撐了後來通信和網路企業的發展。在成為大城市之後,深圳的戶籍取得條件仍比北京和上海寬鬆,匯聚了全中國的年輕人。平均年齡為32歲,比全國38歲的中間值要年輕。 

 


  

      深圳誕生了許多跨國企業。華為在通信基地台領域佔有全球3成以上的份額,排在世界首位,2020年4~6月的智慧手機供貨量也排在世界首位。騰訊控股正在向開發《堡壘之夜》的美國Epic Games等世界遊戲開發公司及金融科技企業積極出資。無人機開發企業大疆在美國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獲得了很高利潤。

   

深圳的城市夜景(2019年)

     

      因為跨國企業多,受中美摩擦的打擊也較大。美國政府禁止使用華為産品的企業與政府部門交易,還呼籲盟友排斥華為,並限制對華為供應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半導體及軟體。在美國有1900萬用戶的騰訊APP「微信」也將成為川普政府的禁止對象。

  

掃地機器人生産線(2019年,深圳市,Reuters)

  

      香港問題也有可能成為不利因素。香港是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與之相鄰的深圳也受益頗深。經由香港的資金和人員流入放緩的話,可能也會對深圳造成很大打擊。

 

      本來因為人工費暴漲和房地産泡沫,作為工廠聚集地的深圳的魅力就在下降,深圳市政府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

 

      8月中旬,全國最快的高速通信標準「5G」基地台已覆蓋全市。7月,為了激活IT産業和製造業,深圳市政府還推出了建立高速通信網及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計劃。到2025年,政企合計將投資4119億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圳 比奈田悠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