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預測:中國經濟2022年增4.1%
2022/07/08
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中國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的預期平均值為4.1%。由於上海市封城,4~6月經濟增速迅速放緩,即使考慮到下半年的復甦,恐怕難以達成5.5%左右的目標。
中國預計堅持徹底遏制新冠疫情的嚴格措施,今後也可能採取類似於封城的強硬措施。
上海封城自3月底開始,持續2個月。預計4~6月的GDP預期平均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1%,與1~3月的增長4.8%相比大幅減速。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環比下降1.4%,預計創出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漢蔓延的2020年1~3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 |
預測GDP比上年同期增長1%的匯豐集團(HSBC)的劉晶指出,由於疫情擴大,生産和消費受到影響,雖然生産不斷復甦,但由於疫情和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消費復甦遲緩。法國興業銀行的姚煒也認為,雖然6月轉為復甦,但封鎖的衝擊將繼續對企業和家庭造成影響。
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的黃黎洋的推算顯示,從局部或完全被封鎖的地區佔中國GDP的比例來看,4月達到25%,5月為9%,6月為6%。ING和UBP預測稱,4~6月GDP相比上年同期將轉為下滑。
關於2022年GDP增長率,在作出有效回答的34人中,20人認為在4%左右,11人認為在3%左右,3人認為約為5%。考慮到4~6月的迅速放緩,相繼下調預期,與上次3月調查(平均5%)相比下調0.9個百分點。
荷蘭銀行(ABN AMRO)的Arien van Dijkhausen從4.7%調整為4.2%,預計「復甦速度參差不齊,不會像2020年那樣從新冠疫情衝擊中快速復甦」。大和證券的賴志文也表示,因廣泛商品價格的上漲而處於減速途中,同時俄烏衝突和城市封鎖加劇了嚴峻性,從5%下調至4.5%。
當然,4~6月的預期範圍從-3.2%到3.8%,分歧明顯,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也存在溫度差。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治曉佳認為,復甦速度遲緩,且並不同步,經濟活動的正常化需要較長時間,預測稱2022年增長率僅為4%。招商證券的謝亞軒認為,固定資産投資因政府支出而得到推進,但企業盈利預期的低迷以及地方財政收入的下行壓力將成為制約因素。
另一方面,預測4~6月增長4.7%的瑞穗銀行的細川美穗子指出,「疫情蔓延和再次封城的風險將成為下行因素,但由於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靈活運用,旅遊和餐飲消費有望復甦,再加上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預計年中觸底,下半年反彈」。
焦點是中國在財政和金融兩方面採取的經濟刺激舉措。工銀國際的程實預測基礎設施投資的加速將推動下半年的復甦,作為財源,特別國債的發行將進入視野。東亞銀行的蔡永雄認為,為了刺激汽車和電子産品的消費,有可能出台進一步的減稅和補貼政策。
瑞士信貸的馮萌的估算認為,2022年的財政總支出將達到GDP的11.3%,與2020年持平,退稅也將達到1.64萬億元,超過2020年。預測旨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特別債和地方的財政轉移也將比2020年增加。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對政策效果表示質疑,Atradius的Bert Burger表示,「即使採取刺激措施,或許也難以達成增長率目標。目前的問題並非流動性不足,而在於需求低迷」。
![]() |
北京的核酸檢測(6月,Reuters) |
提出多個選項詢問經濟復甦面臨的課題,「新冠疫情的控制」明顯最多,「脆弱的消費心理」和「出口需求低迷」次之。
中國東部的安徽省等地由於疫情在局部封鎖。凱基證券認為嚴格的新冠防控措施將持續至特效藥和高效疫苗出現。而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 表示,「由於政治週期和追加接種率較低,將持續至2023年」。
巴克萊銀行的常健指出,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下,有可能實施局部封鎖和出行限制,服務消費面臨下行壓力。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的胡東安也認為,即使是在病例數較少的情況下,也將實施嚴格的出行限制,消費心理好轉的可能性很低。
中國在1990年代以後基本上達成了政府的增長率目標。新冠疫情蔓延的2020年並未設置目標。
三井住友DS資産管理公司的佐野鐵司指出,「要達成目標,2022年下半年需要平均約7%的增速」。
調查方法: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於6月中下旬以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通過書面實施調查,獲得35人的回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報道
Name and Titles of Economists 2Q22
1. Arjen van Dijkhuizen, Senior Economist, ABN AMRO Bank
2. Françoise Huang, senior economist for Asia-Pacific, Allianz Trade
安聯貿易 亞太區高級經濟師 黃黎洋
3. Bert Burger, Principal Economist, Atradius
4. Aidan Yao, Senior Emerging Asia Economist,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安盛投資管理 新興亞洲⾼級經濟師 姚遠
5. Ricky Choi, Chief Economist, Bank of East Asia
東亞銀行 首席經濟師 蔡永雄
Francis Cheng, Economist, Bank of East Asia
東亞銀行 經濟師 鄭富城
6. Jian Cha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Barclays Asia Pacific
巴克萊銀⾏ ⾸席中國經濟學家 常健
7. Chen Xingdo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BNP Paribas
法國巴黎銀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陳興動
8. Helen Qiao, Head of Asia Economics, BofA Global Research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 亞洲經濟研究主管 喬虹
9. XIE Yaxuan, Chief Macro Analyst, 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招商證券 首席宏觀分析師 謝亞軒
10. Zhang Wenlang, Chief macro analyst,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中金公司 首席宏觀分析師 張文朗
11. Xiaojia Zhi, Head of Research for Asia ex. Japan, Crédit Agricole CIB
東方匯理銀行 亞洲區(日本除外)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治曉佳
12. Irene Feng, China economist, Credit Suisse
瑞信中國經濟學家 馮萌
13. Kevin Lai, Chief Economist, Asia ex-Japan, Daiwa Capital Markets
大和資本市場 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 賴志文
14. Samuel Tse, Economist and Strategist, DBS
星展銀行(香港) 經濟師 謝家曦
15. DWS CIO Office
16. Kenny Ng, Securities Strategist, Everbright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光大證券國際 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17. Andrew Fennell, senior director and head of Greater China sovereigns, Fitch Ratings
18. Hui Shan, Chief China Economist, Goldman Sachs
高盛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閃輝
19. Thomas Shik, Chief Economist, Hang Seng Bank
恆生銀行 首席經濟師 薛俊昇
20. Jing Liu, Chief Economist for Greater China, HSBC
匯豐銀行 中國⾸席經濟學家 劉晶
21. CHENG Shi, Chief Economist, ICBC International
工銀國際 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22. Iris Pang, Chief Economist, Greater China, ING Bank
ING 銀⾏ ⼤中華⾸席經濟師 彭藹嬈
23. Ken Chen, Chinese Economy Analyst, KGI Asia
凱基證券亞洲 中國經濟分析員 陳浩
24. Mihoko Hosokawa, Research Executive, Mizuho Bank (China)
瑞穗銀⾏(中國) 主任研究員 細川美穂⼦
25. Xiao Chun XU, Economist, Moody's Analytics
穆迪分析 經濟分析師 徐嘯純
26. Robin Xi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
27. Fan Xiaochen, Director of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Hong Kong), MUFG Bank
三菱UFJ銀行 董事 范小晨
28. XU Jianwei, Senior Economist, Natixis
法國外貿銀⾏ ⾼級經濟師 徐建煒
29. Tommy Wu, lead economist, Oxford Economics
⽜津經濟研究院 ⾼級經濟學家 胡東安
30. Louis Kuijs, Asia-Pacific chief economist, S&P Global Ratings
31. Wei Yao, Chief Asia and China Economist, Societe Generale
法興銀行 亞洲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姚煒
32. Shuang DING, Chief Economist, Greater China and North Asia,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K) Limited
渣打銀⾏ 大中華區及北亞⾸席經濟學家 丁爽
33. Tetsuji Sano, chief Asia economist, Asia Research Center, Sumitomo Mitsui D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三井住友德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亞洲經濟師 佐野鉄司
34. Carlos Casanova, Senior economist, Asia, UBP
35. Wang Tao, Head of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UBS
瑞士銀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汪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