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增加,中國創業熱情不減
2022/03/11
在中國,「瞪羚(gazelle)」企業正在增加。瞪羚企業指的是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之前的初創企業,中國似乎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位的公司數量。人們更多地看到的是新冠疫情帶來的中國經濟停滯,但始於2010年代中期的創業熱並未冷卻。
![]() |
易馬達的兩輪電動車電池更換網點 |
中國調查公司胡潤研究院於1月首次發佈了「全球瞪羚企業榜單」。瞪羚是羊科動物,但在企業分析領域,意為強有力的初創企業。胡潤調查了2000年以後設立、有望在3年以內成為獨角獸的高成長型企業。
中國的瞪羚企業為171家,僅次於美國(201次),大幅超過印度(29家)等第3位以下國家。按城市來看,擁有美國矽谷的舊金山(59家)排在首位,但上海(54家)、北京(39家)、深圳(21家)、杭州(13家)和蘇州(11家)等中國5座城市躋身前10。
中國整體的瞪羚企業比一年前增加71家。由於疫情和中美摩擦影響,按行業來看,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等製造業企業增加明顯。胡潤的榜單具有中國企業較多的傾向,但獨角獸預備隊的雄厚實力仍顯得突出。
「APP開發等此前偏重於網際網路的中國創業生態系統不斷轉向重視技術」,在人工智慧(AI)企業日本PKSHA Technology等的運營基金負責中國投資的板谷俊輔如此表示。
作為基金的投資對象,胡潤認定為瞪羚企業的深圳易馬達科技(簡稱易馬達)是典型案例。該公司2015年設立,以會員制(subscription)向騎手提供送餐用的電動摩托車電池。
板谷表示,該企業「正在將製造業、數位技術這一中國的優勢充分應用於移動出行的電動化」。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案例之一,還計劃介紹其與日本企業合作。
在中國每年1~2月,在3月的全國兩會之前先舉行地方兩會。2022年,陜西和山東的省政府將「瞪羚企業培育」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不分地方和中央,政府對創業的支援措施都在加強。
在美國,不管經濟如何波動,孕育初創企業的力量都不會輕易減弱。中國的瞪羚企業增加或許同樣顯示出,創業生態系統已作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而紮根。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科技總編輯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