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時間
2022/12/12
中國放寬疫情對策,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産生期待。考慮到純電動汽車(EV)銷售增加,銅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長達3年疫情,就業情況惡化,企業和家庭對前景的擔憂仍然很強,不少觀點認為經濟的全面復甦需要一定時間。
在放寬管控的第二天的12月8日,北京市的高鐵站擠滿遊客和出差者。此前進站之際要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取消,跨省的出行變得容易。
![]() |
高鐵車站擠滿等待的乘客(12月8日,北京市) |
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總理李克強同一日在安徽省黃山市與世界銀行的行長馬爾帕斯舉行會談,表示「隨著優化調整措施的落實,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持續回升」。
日本野村控股旗下的野村國際(香港)指出大規模嚴格封控將成為過去。如果14億人的巨大市場重啟,內需將恢復。美國高盛分析稱「2023年經濟增長率具有0.3個百分點的上行空間」。
押注中國經濟復甦,率先作出反應的是大宗商品市場。從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期貨來看,7日鎳較前一日上漲7%,收復了3萬美元/噸的關口。銅按收盤價計算創出約1個月新高。
共同點是均屬於純電動汽車大量使用的原材料。中國政府一直通過補貼支撐純電動汽車市場。防疫放寬如果推高銷售,相關材料的需求有望增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等6名著名經濟學者和企業家提出建議,認為應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以上,高於認為只有4.4%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呼籲應結合管控放寬,提出更高的增長目標,提升企業和家庭的預期,帶動經濟復甦。
在世界股票市場,投資者認為疫情防控政策將很快調整,概念股率先迎來買入。機構投資者定為指標的MSCI中國A股指數自10月底的低點至12月7日上漲3成。
在12月8日的香港市場,恒生指數時隔2日反彈,收盤較前一日上漲3%。以澳門為基地的博彩巨頭金沙中國股價一度較前一日上漲13%,創出2021年9月以來的新高。電子商務(EC)大型企業阿里巴巴集團等也被買入。
在日本市場,百貨商場和家電量販店等受益於訪日外國人需求的股票被廣泛買入。
不過,中國經濟能否如市場和專家預期的那樣全面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
![]() |
城市新增就業仍低於疫情前的水準。2022年青年人失業率達到近20%,仍高居不下。顯示消費者信心的指數4月惡化,目前仍處於最低水準。如果佔國內生産總值(GDP)4成的個人消費持續冷卻,經濟的好轉將變得緩慢。
疫情再次蔓延導致管控加強的風險也無法否認。美國銀行預測稱,「管控放寬將導致感染增加,有可能給2023年1~3月的生産和物流暫時帶來混亂」。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李智雄表示,一些投資者對即使出行限制放寬,是否增加消費或重返生産一線持懷疑態度。
此外,關於影響日本等海外訪日遊客需求的中國人赴海外旅遊,中國相關人士表示,「促進拉動內需的國內旅遊處於優先位置,與外國往來的正常化仍需等待」。
支撐中國經濟的海外需求也在減弱。11月美元計價出口比上年同月減少8.7%,創出在疫情初期下滑4成的2020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由於燃料漲價等原因,美國和歐洲的消費品需求增長乏力,復甦或將需要一段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