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通膨讓中國海外壞帳增多
2023/06/02
中國金融機構向海外融資後難以回收的債權規模在增大。2020~2022年,答應重新協商融資條件等的事實上的不良債權為768億美元,達到2017~2019年的4.5倍。壞帳增加的原因是疫情和通貨膨脹對新興國家的經濟造成直接打擊。
中國通過推進「一帶一路」,提高了對新興國家的影響力。如果對問題債權放任不管,也有可能引發本國的金融風險。
中國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構想。出於對基礎設施資金的期待而與中國簽署協定的國家超過150個。
![]() |
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每年的一帶一路投資達到1000億美元。新冠疫情導致情況發生變化。2020年以後每年的投資減少到600億~700億美元以上。
原因是新興國家的經濟下滑,貸款壞帳越來越明顯。中國按照借款方的要求,答應對利息等貸款條件進行重新協商和免除債務的例子增加。
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調查顯示,2020~2022年未按照最初的約定償還的「問題債券」共計達到768億美元。疫情擴大前的2017~2019年為170億美元。新冠疫情初期的2020年為487億美元,明顯較多。2022年也達到90億美元,是2019年的2.8倍。
![]() |
寮國經濟特區內介紹一帶一路的説明標識板 |
隨著問題債權的逐年增加,外幣融資等資金援助也越來越多。世界銀行和美國民間調查機構「AidData實驗室」的分析顯示,2008~2021年中國對阿根廷及巴基斯坦等20多個新興國家提供了240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3成是在2020年以後的兩年內實施的。
使用互通貨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佔到資金援助的7成。中國向外貨支付能力下降的新興市場國家借出人民幣,提供了部分償債援助。
對外債務膨脹、陷入債務違約的斯里蘭卡也是其中一個例子。據世界銀行等統計,利用了貨幣互換協議,或者接受了中國國有銀行容易兌換的資金援助。
在日本等擔任主席的債權國會議上,中國作為觀察員出席。今後的焦點是會不會響應具體的協議。
如果放任不良債權,還有可能增加中國的金融風險。中國的外匯儲備截至4月底,超過3.2萬億美元。處於世界最大規模,而面向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等不能立即可動用的資金也很多。如果壞帳增加,中國有可能出現外幣短缺的風險增大。
企業及個人通過中國的銀行帳戶實際與國外交易的資金到2023年1~3月連續2季度流出超過流入。隨著出口停滯等,很難從國外流入。如果流出持續超過流入,用於國外融資的資金餘力也會減小。
2023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第10個年頭。下半年,將在中國舉行4年一屆的首腦會議。在融資壞帳膨脹的背景下,中方圍繞與債務國的相處方式及今後的投資姿態釋放什麼信號,受到關注。
伊藤忠總研的客座研究員玉井芳野認為:「中國為了考慮對方國家的債務問題並對新興市場國家擴大影響力及確保資源,今後也會靈活運用一帶一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