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盤點:「野蠻人」背後的邏輯
2016/12/22
突然大量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導致股價大幅波動,企業管理層亂了陣腳,其他投資者也趁機發起收購攻勢。在中國的股市,投資企業和業務企業瞄準特定的上市企業大量收購股份的例子在2016年不斷發生。與買家站在一起的保險企業好像把通過投機性強的保險商品收集的資金作為了原資。無論怎麼譴責投機資金也源源不斷地湧進。中國當局批判這是「野蠻人」的行為,不過由於能巧妙地鑽金融監管漏洞的空子,這種現象並不容易杜絕。
從陌生人到強盜
「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主席劉士餘12月3日在投資基金行業的會議上這樣斬釘截鐵地説。誰都知道劉士餘説的是誰。
「野蠻人」的説法最初是2015年12月中國房地産巨頭萬科企業的董事會主席王石提出的。深圳寶能投資集團收購了該公司25%的股份,一躍成為其最大股東,對此王石表示不允許「野蠻人」入侵,進行了牽制。現在從政府官員口中説出了同樣的詞。
![]() |
在最近的中國市場,除萬科以外,其他不正常的股票收購和隨之出現的股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也不斷增加。11月下旬,中國建築和格力電器的股票交易額在市場上猛增,誰在收購成為話題。
格力電器調查了股東構成,12月1日的公告表示,「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復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間大量購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前海人壽是寶能旗下的企業。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格力電器也與萬科一樣成為寶能的買入對象,12月1日格力的股價漲停。除此之外,寶能還大量持有中國南玻集團等的股份。
![]() |
收購中國建築股票的,是以收購海外知名酒店而聞名的安邦保險集團旗下的企業。安邦也是萬科的股東。目前在中國,除了寶能和安邦外,還有「富德金融投資」等大約10家企業集團因大量收購股份而開始為人所知。
資金的來源
資金的來源此前很少為人所知,但以當局的監管為契機,大體情況正日趨明朗。作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保監會)12月5日宣佈,未來3個月禁止前海人壽申請「萬能險」新産品。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萬能險指的是客戶的帳戶餘額與投資收益聯動、有增有減的投資型人壽保險商品。前海人壽等中型壽險企業通過承諾高收益率進行銷售。香港媒體有觀點指出類似於理財産品。理財産品此前作為面向個人的投資商品風靡一時。
演變為大量買入股票的模式是這樣的。萬能險由於承諾高收益率的性質,需要持續提高投資收益。同時必須在較短期間內向客戶返還收益。第一上海證券的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表示保險公司不得不通過與債券等相比風險更大的股票投資來確保較高投資收益。
萬科和格力電器都是總市值巨大、且業績穩定的優秀股票,同時股東構成多樣化,反收購措施薄弱。與少量購買後等待股價上漲相比,如果通過自己大量買入來推高股價,投資成績也將隨之提高。保險公司的投資負責人被這樣的誘惑所驅使也不難理解。
大量買入萬科股票的企業除了寶能和安邦之外,還有類似房地産巨頭恒大集團的實業公司。各公司雖然都成為大股東,但據稱對萬科提出經營改善等具體要求並不明確。如果目的並非尋求業務方面的合作,而是單純期待股票上漲,邏輯上就能講通了。
推高股價與市場操作
作為已開發國家的常識,像保險公司這樣持有投資者珍貴資金的機構投資者為了分散風險,不會將大量資金投入特定資産。但是在中國,低利率等運營困難的狀況長期持續,本應慎重投資的保險公司也可能鋌而走險。
![]() |
當然,試圖以保險商品籌集的資金為槓桿來推高股價的行為與操作股市的做法相差無幾。對此,媒體也發出了批評聲。12月7日的《中國證券報》電子版批評該做法導致股市行情劇烈波動、擾亂市場秩序。
而作為市場監管者的證券當局也存在弱點。雖然證監會對擾亂市場的「野蠻人」提出嚴厲批評,但是保險公司在監管範圍之外無法直接取締。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證監會、保監會以及監督銀行的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等監管當局眾多,而監管當局無法相互協調合作成為問題。2013年中國設立了金融當局間的聯絡會議,但是香港《南華早報》稱「截止15年年底只召開了10次會議」。
通過保險公司收購股票也可能是抓住條塊分割行政管理的缺陷的偽裝。保監會此次終於採取行動,繼叫停前海人壽的萬能險之後,9日又叫停了中國恒大集團旗下的恒大人壽的股票投資業務。13日中國保險行業經營者齊聚北京,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指出「保險資金一定要做長期資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資金炒作者。保險業助推中國製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財務投資者,不做敵意的收購控制者」。事實上禁止保險公司敵意的購買企業股票。
不過,僅僅臨時束縛投資者的手腳並不能解決問題。在保監會採取行動之後,中國央行強化對海外企業的收購限制、抑制資金外流。中國國內的資金找不到去處。如果相關當局不能統一步調,與在暗處遊蕩的投機資金的貓鼠遊戲還將繼續下去。
日經QUICK新聞 桶本典子、森安圭一郎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