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三板」掛牌企業超萬家背後也凸顯問題

2017/02/14


      中國交易非上市股票的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的掛牌企業超過了1萬家。除了風險投資(VC)公司為了收回投資資金進行掛牌外,通信設備商中興通訊(ZTE)也通過在新三板公開子公司的股票等,利用範圍正逐漸擴大到主要企業中。

 

 

      中國政府在2012年至2013年制定了新三板的規則和制度。2013年年底掛牌企業為356家,而到2016年底增加到了10163家。之後也持續增長,截至2月13日已超過了10500家。

 

      據調查公司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2016年風險投資通過新三板收回投資資金的事例超過1200例。掛牌時無需提供利潤和資産規模等資訊也促進了新三板的利用。除中興通訊外,大型建築機械企業三一重工也在推動子公司掛牌等,市場知名度在逐漸提高。

 

      不過,正因為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掛牌公司數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不少企業盯上了政府的補助金」(律師 周濤)。

 

      很多地方政府為支援初創企業,會為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提供100萬元至200萬元的補助金。據關係人士透露,「還出現了證券公司出借掛牌所需的費用,然後通過補助金收回的情況」。

 

      掛牌後經營者立即失蹤或者停止業務的情況也接連發生。股票的流動性較低,有觀點指出,「當務之急是設法提高市場的品質」(註冊會計師 望月一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