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能否停下貶值腳步?

2018/07/24


      在近期的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幣能否止跌成為焦點。美元兌主要貨幣升值、中國經濟減速和中美貿易戰等因素疊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月20日一度貶值至1美元兌6.8元,創出約1年來最低水準。有分析認為,擔憂資本外流的中國政府不會容忍人民幣過度貶值,因此7月內確定的下半年經濟運作方針受到關注。

       

人民幣及各國貨幣資料圖(reuters)

 

      6月,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超過3%,按月計算創出了歷史最大跌幅。7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高官對人民幣貶值進行了牽制,但做空趨勢仍未改變。在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正在逐漸增強,瑞銀(UBS)近期將2018年底人民幣匯率預期從6.3元調整為6.8元。

   

      對於在中國國內進行交易的在岸人民幣來説,中國人民銀行每天早晨設定的中間價成為基礎。中間價與前一交易日上海市場收盤價相比,5月多設為「人民幣貶值」方向,但6月「人民幣升值」方向的設定出現增加,進入7月後,設為「人民幣升值」方向的交易日佔8成以上。

   

 

      香港的外匯經紀人表示「這是當局警惕人民幣貶值的體現」。人民幣貶值具有支撐中國出口、緩和貿易戰爭打擊的效果,但如果過度貶值,存在資本外流難以遏制的風險。

     


 

      瑞穗銀行的高級亞洲外匯策略分析師張建泰認為,雖然一部分投資者認為中國人民銀行不會像過去那樣支撐人民幣,但如果出現資本外流風險,將不得不進行干預。

  

      在市場上,對於在香港等中國本土以外交易的離岸人民幣的關注正在提高。這是因為與在岸人民幣相比,中國政府的影響力鞭長莫及,對沖基金等更容易展開拋售。2015~2016年人民幣做空壓力加強之際,與在岸相比,離岸的跌幅更加突出。目前,在岸和離岸的價格差沒有當時那麼明顯,但在離岸主導下貶值的情況增加,可見投機資金的買賣很活躍。

    

      在預測未來走勢方面,重要的是確定中國經濟運作方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中國,通過黨的會議在7月確定下半年基本方針成為慣例。

  

      中國提出經濟增長從數量轉向品質,一直在推進壓縮過剩債務(去槓桿化)等結構改革。這導致了股價和經濟的下行壓力,目前開始有觀點認為,將調整為更加顧及經濟的政策。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構成人民幣貶值的因素,但如果資本外流的風險減弱,也有可能給人民幣拋售踩下煞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