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在對中美磋商的期待中升值

2019/11/07


     中國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正在上升。11月5日時隔3個月達到1美元兌6元大關,6日也徘徊在幾乎相同的水準。圍繞仍在談判的中美貿易摩擦,有報導稱「美國將討論部分取消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期待兩國關係改善的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的操作增加。中美仍在有關關稅取消範圍等的談判中展開交鋒,但市場上樂觀論加強。

 

     「海外市場的投機性的人民幣做空正在降溫」,在上海設有基地的外國銀行的一名資金負責人如此表示,認為如果中美兩國簽署部分協議,之後就算有意見分歧,也不會導致決定性對立。認為至少目前做空人民幣缺乏獲利機會,重新買入人民幣的趨勢正在加強。

 

 

     人民幣匯率一直受到中美貿易磋商的影響。7月底上海的部長級磋商無果而終,之後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啟動第4輪加徵關稅,8月5日突破1美元兌7元大關,時隔11年創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最高水準。

 

     在金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投機資金通過做空人民幣對中美關係惡化作出反應」(外國銀行)。中國為了緩和額外關稅的影響,也似乎顯示出容忍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貶值的態度。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周宇主任也指出,與2018年春創出的近期最高點(1美元兌6.2元)相比,貶值幅度達到1成,對支撐經濟發揮了作用。

 

      另一方面,在8月底至9月接近1美元兌7.2元的局面下,貨幣當局的牽制行為增加。向銀行發出詢問匯率情況的質詢書,逐漸施加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每天早晨發佈的「中間價」也設在1美元兌7.07元左右,保持與實際匯率有所偏離的水準。中間價原則上根據實際匯率設定,但實際上成為表明政府意向的手段。

   

      過度人民幣貶值有可能招致中國的資金外流。中國領導層將以2015年人民幣匯改為開端激化的資金外流定位為失敗。很多分析認為,中國始終在衡量作為經濟刺激舉措的人民幣貶值的效果和資金外流風險,在7.2元之前踩下了煞車。

    

      之後中美貿易磋商重啟,10月11日兩國就農産品和匯率等特定領域部分達成協定,人民幣匯率轉為上升。11月5日傳出的額外關稅的部分取消成為重返6元大關的契機,原因是有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的必要性下降(國都證券)。

   


   

     今後,中美能否真正簽署部分協議,或將成為匯率走勢的關鍵。5月被認為即將達成協定的貿易磋商突然決裂,出現人民幣貶值。

   

      圍繞部分協議,在匯率和金融服務領域,談判基本結束,另一方面,智慧財産權等議題仍未解決。此外,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取消已啟動的加徵關稅也成為談判的焦點。市場針對磋商的前景傾向於樂觀,因此如果遇上暗礁,反向影響有可能更為巨大。

   

      不過,有觀點指出美國不斷降息,兩國的利率差正在擴大,作為基調的人民幣貶值壓力正在減弱。中國推進金融開放,來自海外的股票和債券投資正在增加,這也成為人民幣貶值踩下煞車的因素。調查公司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的院長譚雅玲認為到2019年底,或將徘徊在1美元兌7元左右的狹小範圍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