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和香港IPO融資額創十年來高水準

2021/01/06


       2020年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額創出10年來的高水準。融資額佔到全世界的約45%。由於中美對立而在本國進行融資的中國大陸企業較為突出。香港和上海雖然遇到螞蟻集團中止上市等問題,但仍向世界彰顯出作為提供增長資金的資本市場的存在感。

 

 

       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的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IPO融資額達到263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3%。這個數據剔除了在美國激增、被稱為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不經營實業的「空殼」企業的上市。

 

       其中香港交易所融資額增長24%,增至503億美元,上海證券交易所增長83%,達到499億美元,深圳證券交易所增長95%,達到185億美元,三者合計金額佔到全世界的45%。香港和上海在交易所排行榜上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增長92%535億日元),分列全球第2和第3位。

 

       拉動香港IPO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京東集團和網易等9家企業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

 

       美國川普政府進一步明確了對中國大陸的強硬姿態。針對資本市場,出台了嚴格監管中國大陸企業的方針。在美國市場上市的大陸企業擔憂將來的摘牌風險,加強了回歸本土的趨勢。

 

       有分析認為,在美國上市的50~60家大陸企業今後有可能在香港和上海進行二次上市,據傳嗶哩嗶哩和汽車銷售網站「汽車之家」等將在香港上市。

 

       2021年香港的IPO也有望增加。普華永道(PwC)預測稱,在大陸企業回歸的拉動下,2021年香港的融資額或接近600億美元,將奪回IPO世界首位寶座。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的蔡偉榮表示,香港將受益於中國大陸經濟復甦,與大陸的交易互聯互通的擴大也令人期待。有觀點認為2021年滴滴出行和京東物流將上市。

 


 

       從中國大陸市場來看,上海和深圳融資額均實現增長。上海證券交易所2019年開設的高科技新興企業市場「科創板」表現強勁,佔融資額整體的6成。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在2020年融資額中高居世界首位。

 

深圳證券交易所(資料圖)

 

       德勤的統計顯示,2020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達到35家,融資額增至上年的3.7倍,達到137億美元。陸金所、小鵬汽車、名創優品等選擇了在美國上市。不過,根據美國拜登新政權的對華態度,中國大陸企業的赴美上市熱情今後有可能減弱。

 

       2020年11月,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IPO的螞蟻集團的上市突然中止。科技企業一直拉動著近幾年的IPO,如果相關部門在業務上的限制加強,則難免會産生影響。市場相關人士之間有觀點認為,「螞蟻集團的上市變得越來越渺茫」。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