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資産被拋售,誰來接盤?

2022/03/10


      英國石油公司(BP)出售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股份,釋放出兩個「脫離」信號。一個是以凈零排放為目標的「脫碳」,另一個是「脫俄」。在俄羅斯經濟中,原本石油等能源行業的比重就很高,出現了出於環保考慮投資遠離俄羅斯的傾向。再加上烏克蘭危機,從與俄羅斯相關的股票和業務中撤出資金的動向勢必會加快。

   

   

  那麼,誰會接盤呢?這一點值得關注。有賣方和買方,才會形成市場。

 

      英國BP的公司名稱由「British Petroleum」的首字母組成,近年來一直標榜「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宣稱大力擺脫石油。投資者正在推動BP調整俄羅斯石油業務,可以説烏克蘭危機是促使其下定決心的最後推手。

 

      在BP作出決定之後,英國殼牌公司也宣佈退出俄羅斯遠東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歐美的養老金基金紛紛宣佈停止或退出俄羅斯股票投資,這也是烏克蘭危機導致化石燃料資産撤資(Divestment)突然加快的結果。受委託的資産管理人(Asset Manager)往往會對作為資産所有者(Asset owner)的養老金的意向作出敏感的反應。今後,歐美的主要資産管理公司很有可能會明確表示「脫俄」。

 

      撤資經常會出現贊成和反對兩種意見。有人認為這是風險管理和表明立場的有效手段,但也有人強烈批評説,所有權會從關心環保問題等的投資者轉移到不關心環保的股東手中,問題被隱藏。考慮到這樣的贊成和反對意見,現實中一般「作為最終手段,才會亮出撤資這把劍,以強硬的姿態參與(Engagement)」(英國一家資産管理公司)。但俄羅斯的行動迫使投資者紛紛撤資。

 

      市場關注的焦點正在轉向誰會成為撤資的接盤者。焦點不在於「出售俄羅斯企業的股份」,而在於「收購俄羅斯企業的股份」。很容易想到的接盤者是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PE)基金。

 

      早就有人指出了企業為了躲避脫碳壓力將石油天然氣等溫室氣體排放高的業務出售給私募股權基金、自掃門前雪的問題。

 

      調查公司PitchBook的統計結果顯示,2017~2021年私募股權公司參與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相關收購達到2420億美元。也達到同期可再生能源相關投資額730億美元的3.3倍。「私募股權公司通過投資環境不友好業務,實現了巨大財富」,非營利組織(NPO)LittleSis等在2022年2月的調查報告《私募股權的陰暗》中強烈批評了私募股權基金。今後,如果私募基金作為收購俄羅斯石油業務的買家登場,將受到更嚴厲的指責。

 


      

      由於私募基金還有推動石油等棕色資産(Brown Assets)脫碳化的轉型投資,這些看法過於極端。近年也有對棕色資産的投資趨於減少的傾向。但是,對私募基金的監管越來越嚴也是事實,也有人意識到了這種市場輿論。

  

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石油相關設施(Reuters)

   

      美國凱雷集團率先「承諾投資企業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凱雷日本代表山田和廣強調:「在企業全球化的過程中,響應脫碳至關重要」,日本企業也不會輕易接手棕色資産。

 

      其他名義的私募股權基金應該也會加強這種姿態。那麼,接收與擺脫俄羅斯相關的石油業務等的投資者會是誰呢?

 

      中國企業的動向值得關注。投資銀行界有人認為,在俄羅斯企業無法交易股票等的時候,中國的石油公司及基金將伸出援手。中東的政府類基金也在瞄準投資機會。這樣的話,俄羅斯的棕色資産將悄悄進入已開發國家難以監視的領域。跟經濟制裁一樣,撤資這一市場制裁也不要過於相信對非民主國家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平龍四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