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強弱預期交織在一起
2023/01/06
圍繞中國經濟的前景,市場的強弱預期交織。中國調整防疫措施後,感染蔓延。由於啟動經濟刺激措施,股票市場押注隨後的經濟復甦。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則悲觀看待眼前的疫情蔓延導致的經濟混亂,維持低迷。市場參與者正在關注疫情蔓延何時結束。
自中國去年12月啟動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後,感染人數迅速增加。這給經濟和社會帶來明顯混亂。但對中國股票的拋售壓力較小。在1月5日的香港股票市場,恒生指數較前一日上漲1.3%,收於2萬1052點,創出約半年來新高。與創出最近最低點的2022年10月底相比上漲43%。
![]() |
投資者之間有觀點認為,目前疫情蔓延導致經濟出現混亂,但通過群體免疫的獲得,疫情蔓延將較快結束,有助於經濟的V字型復甦。有推算稱在北京市和上海市,感染率已達到50~60%,有觀點認為新增感染正在大城市率先見頂。
美國摩根士丹利去年12月將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率預期從5.0%上調至5.4%。認為(始於1月21日的)春節前後全國感染將迎來高峰,自(感染告一段落的)3月起,經濟活動快速復甦。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為5.0~5.5%,存在達到6%的可能性。
政府已啟動經濟刺激措施,這也構成支撐。中國的監管部門去年11月發出通知,要求銀行支援房地産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意味著改變政府2020~2021年提出的房地産融資限制。去年12月下調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與面臨根深蒂固的通貨膨脹問題的歐美形成對照,中國再次彰顯出借助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經濟的態度。
![]() |
中國北京的市民(2022年12月31日) |
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市場,對中國需求減少的不安仍然突出,作為原油期貨指標的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的近期合約1月4日較前一日暴跌5%。而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中國屬於最大消費國的銅和鋁等有色金屬聯袂走低。
有觀點認為由於疫情蔓延,「供應鏈已開始發生混亂」(專業貿易商)。瑞穗銀行的能見真行表示,由於擔憂製造業的生産活動陷入停滯,「以對目前需求動向敏感的實際需求方為中心,似乎出現拋售」。
兩個市場出現差異的根源是,股票市場正在搶先押注未來的V字型復甦,而商品市場則擔憂眼前的需求減少。
此外,股票市場特有的因素也被指出。香港股市容易受海外投資者交易動向的影響,由於擔憂在去年秋季出現拋售,結果導致了大跌,所以反彈相應地容易加強。
經由滬深港通的去年11、12月外國投資者對A股的凈買入額分別達到601億元和350億元,與創出過去第2高凈賣出額的去年10月(凈賣出573億元)相比明顯轉向。不過,在A股市場,處於限制下的外國投資者對市場整體産生的影響力有限。上證綜合指數相比去年10月底僅上漲9%,顯得遜色。
![]() |
資本市場的中美對立也出現改善。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主席埃里卡·威廉姆斯 去年12月宣佈,確保了旨在審查中國大陸和香港企業審計情況的「完全訪問許可權」,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被摘牌的風險下降。顯示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美國存託憑證(ADR)等價格波動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比去年10月底上漲了6成。
但是,如果目前的疫情蔓延長期持續,股票市場的買入勢頭減弱的可能性很高。從中長期來看,除了債務問題之外,人口減少等結構性問題也很多。中國將在3月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屆時的政策引導也很可能影響到海外投資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川路洋助、今堀祥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