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湧入中國股市,能否持續有不同看法

2023/02/02


       在中國股票市場,外國投資者的買入額膨脹。1月經由香港的凈買入額達到1413億元,創下單月最高紀錄。中國防疫措施以超出預想的速度調整,由於對中國經濟重啟充滿期待,投資資金紛紛流入中國股市。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強化監管的態度沒有轉變。資金是否會繼續流入中國股市,在看法上存在分歧。

  

       在進行嚴格資本限制的中國,經由香港的雙向交易(Stock Connect)是外國人投資中國股市的重要方式。雙向交易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中間包含春節假期),外國人已連續15個交易日凈買入中國本土股票。1月份的凈買入額甚至超過了2022年全年(900億元)。1月上海綜合指數上漲5.4%。

 

  

       上漲明顯的是大型純電動汽車(EV)企業比亞迪(BYD)和光伏面板企業隆基綠能科技等,相較於2022年底的漲幅達到兩位數。貴州茅台也上漲了6.9%。法國巴黎銀行的瑞秋赫里(Manishi Raychaudhuri)認為,資金集中流向了白酒及旅遊等與消費復甦相關的股票以及純電動汽車、光伏發電等受益於政策的股票。

 

 

       在資産管理公司DWS擔任亞太區首席投資官的Sean Taylor表示:「中國股市已經從2021年2月開始的長期下降趨勢中擺脫出來」。

 

       背景是外資普遍看好中國經濟。據高盛集團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5%,大幅高於2022年11月時(4.5%)的預期。摩根斯坦利也認為,「企業收益將提前觸底,春節後將全面恢復」。也就是説,雖然改變防疫措施,疫情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但認為中國經濟恢復正常的速度反而會加快。

 

       1月,美國銀行向以香港為據點的約80名投資者調查了中國股票的前景,78%的投資者預測2023年中國股票將上漲10~20%。74%的投資者預測稱,上漲勢頭至少會持續到2023年下半年。

 

      在香港與中國大陸重啟往來等背景下,香港市場上高科技股明顯恢復。阿里巴巴集團比2022年底上漲25%,騰訊控股的股價保持在2022年10月創下的低點的大約2倍。

 

        投資者也在物色其他人民幣資産。2022年12月,外國人持有中國債券金額時隔11個月轉為同比正增長。由於美國加息等,外國人持有中國債券金額曾持續減少。國際金融協會(IIF)指出2022年12月,63億美元流入了中國股票,51億美元流入了中國債券。

 

 

       不過,資金能否持續回流中國市場還有不確定因素。香港恒生指數比2022年10月底上漲近5成。據中國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CICC)統計,香港市場的波動受短期投資者空頭回補的影響較大,主動型基金等國外資金持續緩慢流出。

 


   

      瑞士寶盛(Julius Baer)認為,全球投資者尚未完全回歸中國市場,2022年秋季主張「賣出中國」的投資者現在仍持觀望態度。

 

      投資者對過去一直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改革開放方向的擔憂尚未消除。重視市場的人士未能被重用,共同富裕也有可能阻礙企業自由活動帶來的增長。

 

春節過後香港交易所的開市儀式

 

      比如,對網路企業的態度。關於大型IT企業的金融業務,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最大搭車平臺滴滴出行重啟了用戶的新註冊。這些被視作是監管放寬的信號,將推動中國股票上漲。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政府旗下機構出手購買IT企業的股票等,政府參與比以前增強,經營的自由度變小。

 

      寶盛中國策略師鄧啟志指出共同富裕、地緣政治學風險及兩岸問題等市場擔憂的結構因素依然存在。2023年下半年以後投資者有可能轉為慎重姿勢。也有增長預期落空,股價轉而低迷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