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期待中國及談判已無法解決朝鮮問題?

2017/02/13


  由於朝鮮發了彈道導彈,美國川普政府認為前政府針對朝鮮的「戰略性忍耐」方針失敗,準備轉為強硬路線。「戰略性忍耐」指的是只要朝鮮沒有非核化的具體行動美國就無視的方針,但這給了朝鮮研發核與導彈技術的時間。川普提倡的「以實力求和平」路線的具體內容受到考驗。

 

  2月11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川普在棕櫚灘共同發表了譴責朝鮮發射導彈的聲明。提議發表共同聲明的是川普,他希望在彰顯堅固的日美同盟關係的同時,也向全球發出將以嚴厲立場應對朝鮮的信號。  

 

  朝鮮每次進行核子試驗或試射導彈,以聯合國為代表多次對其發出了制裁決議,但基本未發揮任何作用。對話等外交努力仍然重要,但朝鮮借此贏取時間,加快研發彈道導彈技術。朝鮮的導彈搭載核彈頭推向實用化也只是時間的問題。過分期待中國的作用以及堅持對話,已經難以應對東北亞的威脅。

 

《朝鮮勞動新聞》13日刊登了新型地對地中遠距離彈道導彈「北極星2」的發射試驗照片(KYODO)

  川普在總統選舉期間顯示出與朝鮮委員長金正恩直接會談的意向,另一方面也提出過「消滅」朝鮮政權。這20年以來,有關各方對朝鮮問題提出了無數論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朝鮮順利地推進了核與導彈的研發。作為川普提出的「以實力求和平」路線的討論話題,包括向朝鮮投放在中東打擊恐怖主義使用的無人機、以及先發制人攻擊朝鮮的核設施。 

 

  川普不應該在限制移民等問題上肆意消耗政權的體力了。目前不是利用貿易和匯率問題瓦解同盟力量的時候。朝鮮的彈道導彈將美國也納入射程,如果川普搞錯了優先課題,將為美國帶來威脅。朝鮮問題考驗著超級大國的領導者川普。

 

  提出「戰略性忍耐」政策的歐巴馬前政府遊説了對朝鮮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來遏制朝鮮,但是中國將朝鮮作為牽制美國的一張牌使用,行動緩慢。有分析認為,美國與南韓軍方將在年內部署薩德系統,也是因為看出了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有名無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棕櫚灘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