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棄向土耳其出口武器背後的中國因素

2014/07/31


      日本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已經通過3個多月。根據新的三原則, 只要通過嚴格審查就可以出口武器。作為首個案例,日本政府已經批准導彈零部件的對美出口等。實際上,此前曾有一個化為泡影的案例——即向土耳其提供坦克引擎。那麼,為什麼未能實現呢?

2013年10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kyodo)
      日本政府7月17日舉行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的閣僚會議。其目的是針對民間提出申請的武器技術出口以及共同研究,對照三原則來審查是否存在問題。結果獲得批准的案件有2個,分別是三菱重工向美國出口地對空導彈「愛國者(PAC2)」的零部件及日本防衛省、三菱電機和英國企業有關導彈技術的共同研究。

       日本自從1976年以來,一直遵照「武器出口三原則」,原則上禁止軍事技術出口。而4月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的新三原則大幅放寬了限制,其內容是只要有助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就允許出口武器。具體而言,其主要內容是:(1)不允許向違反聯合國決議的國家和爭端當事國出口武器;(2)在經過嚴格審查的基礎上批准出口;(3)將防衛裝備向第三國轉移和用於目的之外時,需獲得日方事先同意。7月17日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認為,導彈零部件對美出口等完全符合這些條件。

      一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如果順利的話,第1批案件原本應該再增加一個」。這就是今年初陷入談判破裂的對土耳其的一宗出口。

 土耳其提出進口坦克引擎

       「能否將三菱重工擁有的引擎技術應用於我國製造的坦克?」在去年5月的首腦會談中,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這樣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土耳其正在推動坦克國産化。埃爾多安總理的提議是,由三菱重工和土耳其企業組建合資公司,然後生産土耳其下一代主力坦克「阿爾泰」的引擎。

 土耳其下一代主力坦克「阿爾泰」
       土耳其在歷史上屬於親日國家,而且加入了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同時安倍與埃爾多安總理關係密切,對於與土耳其的防衛合作持積極態度。

       但上述合作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障礙。因為土耳其表示「希望向伊斯蘭國家出售坦克」。由於這包括巴基斯坦和亞塞拜然等爭端當事國在內,屬於日本無法接受的條件。對於日本提出的向第三國出口之際需獲得日方事先同意的條件,土耳其方面並不打算接受。2月,雙方就停止磋商達成了協議。「真是沒辦法啊」,安倍向周圍人士這樣抱怨道。

 中國因素

      日本方面的相關談判人士表示,「土耳其在安全保障方面顯示出向中國靠攏的姿態,這也被日本方面視為問題」。由於將伊朗導彈視為威脅,土耳其於去年9月宣佈,將與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CPMIEC)就採購中國防空系統一事展開磋商。

      對此北約感到大吃一驚。北約正試圖將各成員國的防空系統接合起來以對抗俄羅斯,土耳其開始採用中國製造的防空系統,對北約來説猶如晴天霹靂。如果置之不理,有關北約防空系統的機密就有可能洩露給中國。

       日本也具有相同的擔憂。土耳其和中國越是不斷接近,日本向土耳其提供的技術越有可能流失到中國。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承認,「‘中國因素’是日本與土耳其談判陷入破裂的原因之一」。

  向新興市場國出口武器的難度

       日本防衛産業的客戶一直以來基本上限定為自衛隊。日本政府之所以為武器出口開綠燈,是因為越來越擔心如果生産成本居高不下,防衛産業很難生存下去,進而將無法維持用於保衛國家的技術。

     但對於像土耳其這樣可望成為日本武器出口國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也在發動各種攻勢。如果日本技術流失到中國,對日本來説將得不償失。

      根據新三原則敲定的第1批案件的對象國是「可對日本技術進行可靠管理」(日本防衛省官員)的美英兩國,這一點具有象徵意義。同時這也從側面看到了日本向新興市場國家出口武器的難度。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副部長 高橋哲史、田島如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