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破壞與創造的500年
2017/04/01
因技術創新和時代變遷,「顛覆(Disruption)」使全球為之一變。這500年是破壞和創造交織而成的歷史,同時也是由充滿好奇心和具有豐富創造力的人類演出的一場時代大戲。
![]() |
拉開戲劇大幕的是冒險家。1492年,相信地圓説的熱那亞水手哥倫布抵達美洲大陸,開闢了西行航線。
從伊斯蘭世界傳來的羅盤和文藝復興時期以後地理學的發展使人們的冒險活動成為了可能。
當充滿野心的冒險家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帶來了全球貿易歷史的巨大顛覆。曾經控制東西方貿易通道的顎圖曼帝國開始衰落,而掌握新航線的歐洲則通過與新大陸和亞洲的貿易獲得了巨大利益。
顛覆存在於每日生活的最前端。點燃18世紀後半頁第1次工業革命導火線的是英國人詹姆斯·瓦特。他大幅提高了被用於礦山排水泵的蒸汽機效率,這一發明最終發展為改變全球的動力革命。帆船變為蒸汽船,馬車變為鐵路。生産效率急劇提高的英國紡織産業席捲全球,連瓦特本人都想像不到的新時代到來了。
電力和石油讓重化學工業得到發展,引發了第2次工業革命。3個美國人成為了革命爆發的推動者。
1個人是發明家湯瑪士·愛迪生,他的企業後來發展為通用電氣(GE),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也曾在愛迪生的照明公司工作。福特在辭職後創建了福特汽車,製造了全球首輛採用流水線方式生産的「T型車」,並使其走進了千家萬戶。可以説大量生産、大量消費的時代由此開始。
資本家崛起
金融大亨J·P·摩根也不能被遺忘。他曾向愛迪生的電氣照明企業出資,在自己的私人住宅也引進了照明系統。摩根作為推動顛覆的幕後英雄發揮了巨大影響力。
![]() |
某一天,突然來臨的顛覆將破壞社會的固有秩序,甚至發生悲劇。
曾有人經歷大航海時代,通過與新大陸和亞洲的貿易獲得了鉅額財富。另一方面,很多人因白銀流入導致的物價暴漲和地中海貿易衰退而遭受痛苦。
因第1次工業革命失去工作的工人們發動了破壞機械的暴動。美國和德國在第2次工業革命後迅速崛起,而昔日的世界霸主英國則陷入越來越嚴重的蕭條,這一情景與受到全球化衝擊的當今世界何其相似。
但是,不抗拒顛覆的浪潮,順應時勢才能生存下去。近代的日本可以作為一項參考。
![]() |
岩崎彌太郎(三菱史料館提供) |
「黑船事件」(指1853年美軍駕駛黑色軍艦在日本靠岸,打開日本國門的事件)發生之後,日本進入了幕府末期。土佐藩出身的岩崎彌太郎與當時流行的尊皇攘夷論背道而馳,創立了以海運為中心的三菱集團。蒸汽船這一技術創新催生了「黑船」,也推動了明治維新的到來。如果沒有這種顛覆的連鎖反應,身份低下的武士岩崎無法成為一名成功的産業資本家。
「自由豁達、輕鬆愉快的理想工廠」,這是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1946年1月東京通信工業的成立宣言。宣言中流露出的不是對戰敗這一無法逃避的顛覆的苦惱,而是對未來的希望。
井深大與盛田昭夫成立的這家企業之後更名為索尼,相繼生産出半導體收音機和隨身聽(Walkman)等全新産品。以財閥為核心的戰前經濟解體成為另一種顛覆,也為索尼的飛躍成長提供了可能條件。
或許正是1929年開始的全球大蕭條這一顛覆,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誕生了引領數位革命的矽谷。
在大蕭條傷痕尚存的1939年,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鄉村的一處車庫內,來自史丹佛大學的2位年輕人創立了一家名為惠普(HP)的公司。兩人的恩師、史丹佛大學教授弗雷德·特曼為了在當地培育産業,借給兩名學生538美元,幫助二人實現了創業。
互聯世界
史丹佛大學在校園內建立工業園區吸引企業進駐。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的半導體研究所成為催生英特爾等知名企業的苗床。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均出自史丹佛大學。
![]() |
「保持饑餓、保持愚蠢」,蘋果的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中説過的這句話代表著矽谷創業者的精神。
微軟的比爾·蓋茲、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軟銀集團的孫正義,這些被矽谷吸引的創業者勇於直面不斷帶來破壞和創造的數位革命。
目前全球正處在新數位革命的大門口,産生摩擦不可避免。但是,冒著風險挑戰技術創新和投資的冒險者正逐漸跨越國境、地區和人種的界限,相互聯繫起來。過去500年的顛覆歷史讓人預感到了未來的飛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